文档介绍:精准扶贫的六个精准
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西充发展总体滞后。2014年,全县有重点贫困村97个,、,%,扶贫任务极为艰巨。
为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该县围绕“六个精准”,对扶贫对象进行摸排识别;向97个重点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开展扶贫工作。
摸排调查实现精准识别
“这次评选出来的贫困户和重点贫困户令人信服。”12月1日下午,在该县双洛乡老家湾村,71岁村民孙逊对记者说,作为该村的老党员,他参加了本次贫困户和重点贫困户的民主评议。
“首先比困难,哪家有残疾人,哪家有人生大病,哪家有孩子上大学;其次比收入,哪家打工能挣钱,哪家已经享受了国家优抚政策。”孙逊说:“经过层层筛选评议出贫困户和重点贫困户,群众都很满意。至今没人提意见。”
据了解,为实现“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该县首先开展了多次贫困户和重点贫困户的摸排工作。
据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副县长何德清介绍,该县高度重视扶持对象的摸排工作,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入户调查,并进行逐户核实、民主评议、公示上报、审批备案。并要求对贫困户的摸排工作做到“8个摸清楚”,摸清人口组成情况、身体状况和劳动力状况、家庭成员和子女教育状况、就业情况、基本生活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和支出情况、产业情况、住房及水电气视讯配套情况。对贫困村的基本情况做到
“4个摸清”,既摸清交通水利等基本设施情况,教育、卫生、电力、电商等公共服务情况,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本村各界社会资源情况。
“通过1个多月的摸排,对全县的帮扶对象基本实现了精准识别。”何德清告诉记者,全县有重点贫困村97个,、,%。
派驻“第一书记”解决群众所盼
“帅书记,这次修建村道改善了我们村的交通条件,你是我们村的大恩人啊。”12月1日,在该县常林乡亭子垭村的村道公路修建现场,一位村民拉着驻村“第一书记”帅晋的手说。不远处,一条4米宽的村道水泥路正在向前延伸。
“我们村2012年修过村道,但是由于当时资金短缺,修了不到3公里就修不下去了。”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小军介绍说,今年4月,“精准扶贫·三挂钩”活动启动后,国网西充县供电公司与该村结成帮扶对子。7月,该公司党政办主任帅晋被派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
“通过半个月的走访,我发现群众提得最多的就是修建村道。”帅晋告诉记者,他将这一情况向公司党委汇报后,公司从公费中挤出10万元,用于该村道路建设,明年再对道路进行硬化。
该县仙林镇谯家沟村山高坡陡,村道弯多坡多,由于防护设施不完善,群众出行很不安全。今年7月,该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庞仁贵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走访中我了解到这一问题。立即向大队领导进行了汇报。1个月后,120米波形护栏安装在村道的临崖处,12个交通警示牌安装到村道的交叉路口、急弯和陡坡处。”庞仁贵说。
形成合力推进扶贫工作
没有项目、没有资金的部门怎么帮扶贫困村?该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李洪说:“对没有资金和项目的县级部门联系的贫困村,我们在扶贫资源的分配上进行重点倾斜。”据介绍,根据第一阶段的精准摸排,该县将扶贫项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