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文学史第四卷复习
古代文学史4复习资料
一.填空
:宋濂、刘基、高启
:徐渭:即诸葛亮的智绝、关云长的义绝、曹操的奸绝。诸葛亮是贤人而兼智者形象,隆重对策、赤壁之战、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等。
②塑造人物的另一特点是人物的相反与互补的对比。其中重点人物的性格特点,大都在对比中得到突出的表现。
刘备和曹操,一个仁明君主,一个狡诈奸雄。
③注重写出矛盾双方都是有才有识的弱者,从而把人物置于势均力敌的斗争中加以刻画,这是塑造人物更为成功之处。
小说虽尊蜀为正统,但在实际描写中,并没有把蜀汉的对立写得碌碌而为,而是着力描写了一大批魏、吴集团中的奇才,像曹操、周瑜、司马懿等。
④其人物可分若干类型,而每一类型中,又十分注重人物的个性特征。如刘备兄弟,关羽重义而高傲,张飞勇猛而天真;如同属乱世奸雄,曹操性格偏于阳刚,司马懿性格则近于阴柔。
⑤作为一部忠义智勇的颂歌,《三》还成功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如张飞的勇猛豪爽与天真、鲁莽,周瑜的少年有为和足智多谋等。
2)“七实三虚”的艺术构思。
作为历史小说,处理史实与虚构的关系是小说成败的关键问题,而《三》恰好成功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便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其事件主要依据陈寿的《三国志》,无悖于史实,为“七分真实”;但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敷衍情节、刻画人物,则属虚构成分,又是“三分虚构”。
①正史所无,纯虚构的情节。诸葛亮舌战群儒。
②正史记载简略,而加以夸张与渲染。如“三顾茅庐”、“七擒七纵”都是夸大了的。
③把正史所记载的某人之事,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孙坚的“温酒斩华雄”移植给关羽。
④细心穿插,巧于构思。
⑤妙笔生花,善于铺叙。
3)叙事结构。
以三国之间的重大事件为中心,展开人物活动,再现社会历史的变化,揭示人物命运。它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叙事结构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4)语言风格。
①“义不甚深,言不甚俗”,典雅而不深涩、通俗而不鄙俚是它的最大语言特色。
②重叙述而简于描写,叙述稍显粗疏;以景写人,以事状情。
③对话有声有色。
2.《水浒传》的艺术成就(着重于人物描写)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和歌颂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1)《水》的艺术成就最突出的表现在对英雄人物是塑造上。
①人物个性鲜明,“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同是军官,林冲为保官,表现软弱;杨志为求官,有奴才性;鲁智深不愿为官,也不愿求,表现彻底的革命性。
②人物性格随环境不同而变化、发展。
林冲从八十万禁军教头到刺配都是隐忍不发,再昌州服刑,到上梁山,终于
③通过行动来刻画人物
……
④注重细节描写。如武松的打虎
2)结构艺术方面,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环环相扣,互相贯连,从而连接成整体。
3)语言洗练明快,朴柔优美,富于民间色彩和口语化。
①人物语言的性格化,或者说性格化的语言。如宋江开口,十之八九,是讲忠义。
②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都显得粗犷俊美,具有壮美的风格特点。
4)《水》对后世的影响。
①社会影响:鼓舞农民起义。
②文学影响:《金瓶梅》、《杨家府演义》等。
3.《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1)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是《牡丹亭》在艺术上最大特色。
它的基本构思突破了现实生活的限制,充满了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
①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生情、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的情感历程主要是靠超现实的想象去完成的。
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
③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2)情节结构的特色。
《牡丹亭》塑造了一系列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除杜丽娘这一光彩夺目的形象外,还有陈最良等人物也刻画得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蕴含。
3)人物形象的塑造特色
①在矛盾斗争中提示人物性格,情节变化中促进人物性格变化,又推动情节发展。在性格和情节相互推动中,塑造出完美形象。
②细腻心理刻画,其中突出“情”和“理”的斗争。
4)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
①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
②具有奇巧、尖新的语言风格。
4.《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寓庄于谐的游戏之笔,是《西》这部神魔小说最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吴承恩将游戏之言运用于情节构思、场景设置、形象塑造和叙述描写之中,可以说是渗透于作品的全部内容和形式之中。
《西游记》描绘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创造出许多离奇的神话故事,塑造了孙悟空等系列鲜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