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习内容
•:•病因和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
•病理解剖
❖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和预后
病因
♦定义:
誕指病原体在 尿路中生长、 繁殖而引起的 感染性疾病, 包括细菌、真
■r、
衣原体、病毒。
A:尿路刺激征(尿急,尿频,尿痛)
B:耻骨弓上不适感
C:全身症状轻
D:脓尿(白细胞尿)
E:血尿
F: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75%)
E74
•:•急性肾盂肾炎
A:全身症状突出(起病急,畏寒,发热, 头痛,恶心,乏力,食欲减退,呕吐,白细 胞升高)
B:尿路刺激征,膀胱区疼痛
C:腰痛,肾区叩击痛(上输尿管点,肋 脊角)有压痛
慢性肾盂肾炎:表现复杂,全身及局部表现
III
不典型,可仅表现为无症状性细菌尿,可有
急性肾盂肾炎病史后低热、尿频、腰酸、肾
•无症状细菌尿
A: 一种隐匿性尿路感染
B :一般无全身症状或尿路刺激征
(无症状性细菌尿),常于常规尿细菌 学检查时发现
C: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临床表现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或先前48小时内留置导尿管者发生的感 染。
发生机制:导管上生物被膜的形成为细菌定植和繁殖提供了条件。
有效预防方式:全身应用抗生素、膀胱冲洗等不能将其消除,避免不必要的 导尿管留置,尽早拔除。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尿常规
❖血常规
❖尿的细菌学检查
•影象学检查
B超
X线静脉肾盂造影(IVP)
III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尿常规
2. 尿液浑浊(脓尿、血尿)
3. 尿沉渣:白细胞N5个/HP或
N8X106 /L,白细胞管型、脓细胞管型
:>3*105/h
❖血常规
白细胞升高,血沉可增快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尿的细菌学检查
1 .中段尿培养
尿细菌量 > 105 /mL (真性尿菌尿)
104 -105 /mL (可疑阳性)
<104 /mL (可能污染)
假阳性:标本污染、放置超过1h、技术失 误
假阴性:抗生素、尿液在膀胱内时间不足
6h_ 消毒药混入、饮水过多、间歇,I生扫核
❖尿的细菌学检査
2. 膀胱穿刺 查到细菌即为尿路感染
3. 尿涂片镜检〉20个/每个视野即为尿路
4. 亚硝酸盐实验 (细菌消 耗尿中 硝酸盐
产生亚硝酸盐)
注意事项:
使用抗生素之前或停药7天以上的尿标本。
清晨第一次尿(保留在膀胱6-8小时)。
尿标本要保持清洁。
中段尿培养要作药物敏感实验。(中段尿本取到1小时内培养)
实验室和其他检資
♦ B 超
目的:找诱因
• X线籽脉肾盂造影(IVP)
急性尿路感染不宜作IVP。
女性JVP的适应证为 ①复发的尿感②疑为翼 杂性尿感 ③拟诊为肾盂肾炎 ④感染持续存在, 对治疗反应差
诊断
•定性诊断
A:有尿路刺激征,清洁中段尿培养 N 105 /inL或膀胱穿刺查到细菌即为尿 路感染。
B:无尿路刺激征,两次清洁中段尿 培养,105 /mL (真性菌尿)为同一菌 种。
•定位诊断
慢性)
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急性、
定位诊断
上尿路感染的表现为:
:发热、寒战,腰痛
:
(1) 膀胱冲洗后尿培养阳性
(2) 尿白细胞管型
(3) 尿NAG、p 2-MG升高
(4) 尿渗透压降低
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III
1 .肾外形凹凸不平,大小 不等
2. IVP可见肾盂肾盏变形, 缩窄
3. 持续性肾小管功能损害 加第3条即可诊断。
诊折
•:•复发
治疗后症状消失,
尿菌阴转后6周内
再出现感染,菌种与上次相同
3
❖再感染
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但在
停药6周后再次出现真性细菌尿,菌株
呀10
与上次不同
鉴别诊断
❖尿道综合征
r有典型的尿路刺激征
多次新鲜清洁中段尿培养(-)
感染性尿道综合征:(衣原体、支原体等)
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可能为精神因素、
过敏等所致,较少见
鉴别诊折
❖肾结核
III
宓
尿路刺激征、血尿。 肾外结核病史。
结核中毒表现。
结核菌素实验阳性。
24小时尿集菌抗酸染色阳性。 抗撈治疗有效,抗菌5台疗无效。
❖慢性肾4、球肾炎
与慢性肾盂肾炎鉴别,需影像学检 查。
并发症
❖肾乳头坏死
常 发生与 肾盂肾炎伴有糖尿病或尿路
梗阻时可导致败血症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III
•:•肾周
脓肿
肾包膜穿破,炎症侵犯肾周 围会写I 起肾周围脓肿,多有糖尿病、尿路结石 等易感 因素,(剧烈腰痛、患侧皮肤发 红和灼烧感、肾区叩击痛明显)
治疗
♦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捐E尿,注意夕卜 阴卫生。
❖对症治疗
A:高热、头好*腰痛 解热镇
痛
B:尿路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