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ZKYGD3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技术参数.doc

格式:doc   大小:44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ZKYGD3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技术参数.doc

上传人:秋天学习屋 2022/7/29 文件大小:4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ZKYGD3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技术参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ZKY-GD-3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技术参数(精)
ZKY-GD-3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技术参数(精)
1/7
ZKY-GD-3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技术参数(精)
世纪中科 第1页
ZK预实验,为颠簸学说供给了很好的凭证。 1818
年,年仅 30岁的菲涅耳在法国科学院对于光的衍射问题的一次悬奖征文活动中,从光是横波的看法
出发,圆满的解说了光的偏振,并以严实的数学推理,定量的计算了光经过圆孔,圆板等形状的阻碍
物所产生的衍射花纹,推出的结果与实验切合得很好,使评奖委员会大为叹服,荣获了这一届的科学
奖,颠簸学说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1856-1865年,麦克斯韦成立了电磁场理论, 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光的颠簸理论获取确定。
世纪末,物理学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在力、热、电、光等领域,都已经成立了完好的理论系统,在应用上也获得巨大成就。就当物理学家广泛以为物理学发展已经到顶时,从实验上陆续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现,揭开了现代物理学革命的序幕,光电效应实验在此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887年赫兹在用两套电极做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的实验中,发现当紫外光照耀到接收电极的负
极时,接收电极间更易于产生放电,赫兹的发现吸引很多人去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斯托列托夫发现负电极在光的照耀下会放出带负电的粒子,形成光电流,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光电流
实质是在照耀开始时立刻产生,无需时间上的累积。 1899年,汤姆逊测定了光电流的荷质比,证明
光电流是阴极在光照耀下发射出的电子流。 赫兹的助手勒纳德从 1889年就从事光电效应的研究工作,
1900年,他用在阴阳极间加反向电压的方法研究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最大速度,发现光源和阴极材
料都对截止电压有影响,但光的强度对截止电压无影响,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最大速度与光强没关,
这是勒纳德的新发现,勒纳德因在这方面的工作获取 1905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与经典的电磁理论是矛盾的,按经典理论,电磁波的能量是连续的,电子接受光的能量获取动能,应当是光越强,能量越大,电子的初速度越大;实验结果是电子的初速与光强没关;按经典理论,只需有足够的光强和照耀时间,电子就应当获取足够的能量逸出金属表面,与光波频次没关;实验事实是对于必定的金属,当光波频次高于某一值时,金属一经照耀,立刻有光电子产生;当光波频次低于该值时,不论光强多强,照耀时间多长,都不会有光电子产生。光电效应使经典的电磁理论堕入窘境,包含勒纳德在内的很多物理学家,提出了各种假定,妄图在不违犯经典理论的前提下,对上述实验事实作出解说,但都过于勉强附会,经不起推理和实践的查验。
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先提出了一个切合实验结果的经验公式,为了从理论
上推导出这一公式,他采纳了玻尔兹曼的统计方法,假定黑体内的能量是由不连续的能量子构成,能量子的能量为h。能量子的假说拥有划时代的意义,可是不论是普朗克自己仍是他的很多同时代人
当时对这一点都没有充足认识。 爱因斯坦以他惊人的洞察力, 最初认识到量子假说的伟粗心义并予以
发展,1905年,在其有名论文《对于光的产生和转变的一个尝试性看法》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