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消化道穿孔护理查房课件
第1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上消化道穿孔
一 上消化道定义及解剖
二 上消化道穿孔的定义、原因
三 病历分析
四 护理诊断及措施
五
六 休克的鉴别化道穿孔后消化液对腹膜的强烈刺激有关。
:与消化道穿孔后消化液大量丢失以及禁食水有关。
:与病人对疾病的恐惧、担心治疗效果和预后有关。
:与腹痛及胃肠减压有关
---感染性休克:与腹腔内残余脓肿及消化道穿孔后并发腹膜炎有关。
第17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一)缓解疼痛
,持续胃肠减压:减少胃肠内容物继续流入腹腔。
:取舒适卧位。休克时取休克卧位,无休克时一般取半卧位.
(如与他人交谈等)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使其放松。
,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护理措施
第18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二)维持体液平衡
:严密观察神志、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四肢循环、尿量以及引流情况,记录出入量,观察和记录引流物的量、颜色和性质。观察腹部体征。
:根据出入量和医嘱,合理安排输液的种类和输液速度,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休克病人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快速补液.
第19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三)心理护理
理解和关心病人,主动与病人交谈,告之病人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鼓励病人表达自身感受和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解答病人的各种疑问。同时,护士还应鼓励家属和朋友给予病人关心和支持,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第20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四)舒适度的改变
1 予舒适体位及环境,
2 指导病人适当的活动促进胃肠蠕动。
第21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五)并发症的防治
,控制感染。
:①妥善固定,及时更换。②保持引流通畅:确保有效的负压,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和折叠。③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第22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护理评价
。
,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情绪基本稳定。
。
第23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消化道穿孔临床表现
多有长期溃疡病史和近期加重病史。典型溃疡急性穿孔表现为骤发性剧烈腹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疼痛初始位于上腹部或剑突下,很快波及全腹。剧烈腹痛可使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脉快,呼吸浅等,常伴恶心、呕吐。如未及时治疗,可出现发热,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白细胞增高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查体:全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可呈“木板样”强直。可有肝浊音界不清楚或消失,移动性浊音可阳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第24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消化道穿孔的辅助检查
:一般采用立位,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含气较多,依靠立位X线腹部平片发现隔下游离气体能对大多数病历进行诊断发生在下消化道()的穿孔,由于进入腹腔内的气体少或无, X线腹部平片多无阳性发现,故诊断困难.
   
  :必要时采用,可抽出含胃内容物的消化液。
第25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消化道穿孔的治疗原则
    病情较轻,腹膜炎体征趋于局限者,或全身条件差,难以耐受手术者,可选择非手术治疗。    ①持续胃肠减压;②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加强营养代谢支持;③静脉应用抑酸剂;④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穿孔修补术:适用于一般状态差,伴重要脏器严重疾病,穿孔时间长超过8-12小时,腹腔内炎症重及胃十二指肠严重水肿,估计根治手术风险大者。    (2)根治性手术:适用于病人一般情况好,穿孔在8-12小时内,腹腔内感染和胃十二指肠水肿较轻,无重要脏器并存疾病者。主要术式有胃大部切除术,穿孔修补加壁迷走神经切断术等。
第26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小讨论:
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与消化道穿孔的鉴别
第27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消化道穿孔的鉴别
:发病也较突然,但不如溃疡穿孔者急剧,腹痛多位于上腹部中部或偏左,腹肌紧张程度也较轻,血、尿淀粉酶多显著升高,CT检查多可明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