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第二章、施工方案
一、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技术人员首先应参加图纸会审,认真听取设计交底。审 核图纸是否齐全、设计是否漏项、主要材料是否充足、施工是否方 便、是否符合规范。同工艺管道、设备专业候条件下,及时测量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做隐蔽 工程记录,并做好联结点的防腐工作。
6、电气设备的试验及投运
电气设备的试验必须严格执行电气试验规程规定的试验项目和标准 以及制造厂家的要求,认真完成每一个试验项目,认真查对每一个元器 件,每一个接线头。真实记录每个试验数据,对每台设备、每条一、二 次回路的绝缘检查及试验必须有明确的结论。
配电盘(箱)受送电前应完成所有单体试验项目及系统试验项目, 全部设备和回路绝缘良好。
电气传动设备投运前,应对其控制回路、联锁线路进行假动作试验 (空投)。
选派有经验、长期工作在一线的调试人员担任调试工作,同时由主 管工程师亲自参加。
第三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 项目验证审核大纲
明确本工程各施工阶段的控制项目,控制点、控制人、工作依据和 工作见证记录,把指标分解到每一个具体人,落实责任,上墙公布。
2、 技术交底
施工过程中,严格技术交底制度:包括各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原材 取样及试验交底,做到先交底,后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减少不必要的 返工,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3、 质量分析会诊制度与奖罚制度相结合
工程现场根据工程质量的运行状态,每一层结构施工完或特殊过程 施工前,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总结质量工作,分析质量优差的原因, 及时采取纠正与预防的措施。同时,严格奖罚制度,明确责任人的行为 标准,调动现场管理人员落实各项制度的积极性。
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 按照我单位《过程(施工)控制程序》认真抓好施工中的质量 控制工作,加强各阶段的检查试验和检验工作。
(2) 严格按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组织施工,认真搞好技
术交底工作,由工程师负责关键部位及重要的分项工程的技术
(3) 施工中严格执行工序质量控制程序。
方案T审批T技术交底^工序操作T工种自检T质检复检T
监理验收T下道工序
(4) 每道工序都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系统,遵守“监督上道工序, 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的宗旨。
(5)坚持“三检制”,班组完成施工工序后,认真进行自检,然后 由质检员进行专检,最后由前后工序的工程师作交接检查,凡上道工序 不合格决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 分项工程完成后,由质量经理组织验收,隐蔽工程要作预检、 隐检记录,并请甲方、工程监理和质监站等有关单位进行复验,签字认 可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 质量检查执行现行施工规范相关标准,并作出书面保证资料, 要求存档。
5、特殊工种及上岗培训
(1) 特殊工种,操作手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季节性施工前资料员等岗位的业务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保证
季节性施工的顺利展开
第四章、安全管理体系及措施
1、 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1) 安全技术交底制:根据安全措施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各级管理人 员需亲自级进行书面交底;
(2) 脚手架、大中型机械设备安装实行验收制,未经验收的一律不得投 入使用;
2、 临时用电措施
(1) 、临时用电采用TN-S三相五线制方式,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在总 配电箱前电缆进线处采用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5。,在各分配电箱 处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分开,工作零线进入各配电箱漏电保护器,保护 零线由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 为须与专用接地线连接。
(2) 、施工前认真检查所有材料及设备是否合格,漏电保护器动作是 否可靠,箱内开关是否定好,否则应更换合格后使用。
(3) 、 线,保护零线的统一标志为黄/绿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使用黄/绿 双色线作为负荷线。
(4) 、施工现场的电力系统,严禁用大地作相线或零线,保护零线不 得设开关或熔断器。
(5) 、在正常情况下,电气设备的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应作保护接 地。
(6) 、手持用电设备的保护零线应在绝缘良好的软橡皮电缆内,其截
,芯线为黄/绿双色。
、施工场所用用电设备除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首端设 置漏电保护装置。
、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的专用开关,必须实行“一机一闸制”, 严禁用同一开关,控制二台或多台用电设备(含插座)开关及配电箱正 确用标志挂牌,维修严禁带电作业。
、配电设备维修后,做好维修记录,所有的配电箱门均应配锁, 定期检查线路设备,测量接地电阻,检修时正确使用劳保护品,并做好 记录。
、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