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概念
什么是创新?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或社会要素创造新的矛盾共同体的人类行为,或者可以认为是对旧有的一切所进行的替代、覆盖。
创新的领域
创新涵盖众多领域,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创新。因此,创新可以分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艺术创新、商业创新等等。
创新的种类
模式创新、流程创新、标准创新、观念创新、结构创新
真正的创新,成功的创新,一定是和开放后的“流出”有关系,也就是说,必须造成信息的流出(被认可、推广、传播)。
比如说美国的肯德基,它即是一个快餐店,也包含了一种文化,它居然把分店开遍了全球,而且一开就开了100多年。肯德基吃的东西,是什么餐呢?是正宗的西餐吗?肯定不是,那会让西方正宗的西餐大师脸红的。因此只能够叫它肯德基餐了。那么,国内现在也有快餐店模仿肯德基,甚至有的在国内也相当成功,国内到处都是,比如:德克士、乡村基,这些仍然属于“拷贝”,不属于创新。
再比如,瑞典的诺贝尔奖,是很少颁给瑞典人的,是真正的国际奖,是颁给全世界人的。我们现在也给国内的科学家颁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等等。我们的奖项是创新吗?
例子:街舞、RAP、蹦极、可口可乐、液晶电视、电子货币……
油炸冰激凌、拔丝冰块属于创新吗?
理论创新的例子:毛泽东思想(被外国人认真地学习的)、毛泽东当年把游击战纳入战略问题考虑,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与此相对照,改革开放初期,根据我国农村的一些地区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情况,设计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但这种办法虽然是创新,却和上面讲的游击战一样,是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而是在农村的生产力上升到一定程度后要进行升级的。
上面讲的无非就是一个道理,就是成功的创新的标志,应当是成功地流出。
如何创新的方法和做法
——创新意识的萌芽
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所有个人行为的动力,都要通过他的头脑,转变为他的愿望,才能使之付诸行动。如果一个学生仅仅记住了数学的各种定理与公式,而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发现新问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学忆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善于创新。那就是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
——创新思维的的营养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也就是说强烈的兴趣是“敢于冒险、敢于闯天下、敢于参与竞争的支撑,是创新思维的营养。
——创新行为的举措
质疑——发现教学,是以智力多边互动为主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质疑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的闸门。
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