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麻疹及小儿麻疹.ppt

格式:ppt   大小:708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麻疹及小儿麻疹.ppt

上传人:q1188830 2017/7/12 文件大小:70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麻疹及小儿麻疹.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儿麻疹
xxx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已知最具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如果接触了麻疹病毒,几乎所有未接受免疫的儿童都将感染麻疹;多发生于冬春两季。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卡他症状、口腔麻疹粘膜斑(柯氏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死亡原因是由于肺炎等导致严重并发症。从1965年我国自制麻疹减毒活疫苗已广泛应用,到现在经使用了46年,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消灭了麻疹。
病原学
麻疹病毒仅存在一种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人是唯一的宿主;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达到终身免疫。
流行病学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繁殖,含有病毒的分泌物经过患者的呼吸、咳嗽、喷嚏排除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形成“麻疹病毒气溶胶”。易感者吸入后即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除主要经空气飞沫直接传播外,麻疹病毒也可经接触被污染的生活用品,作为机械携带工具,在短时间短距离起到传播作用,引起感染。麻疹患者出疹前后5天均具有传染性。有并发肺炎的患者可延长至疹后10天。
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通过鼻咽部进入人体,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细组织中繁殖并侵入血液,通过血液的单核细胞向其他器官传播如脾、胸腺、肺、肝脏、肾脏、消化道粘膜、结膜、皮肤,引起广泛性损伤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由于免疫反应受抑制,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喉炎、中耳炎、肺炎或结核复发,特别是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儿,可发生重型麻疹或因严重肺炎、腹泻、脑炎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分典型、重型、轻型、异型、无皮疹等五型
,为临床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见于未接种麻疹疫苗或接种失败及免疫功能正常、未接种过免疫球蛋白的小儿,典型麻疹的临床过程可概括为“烧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潜伏期6~18天,平均10天,接种过疫苗者可延至21天。临床经过又分以下几期。(1)前驱期:3~4 天。有发热,可达39~40℃,并可伴高热惊厥,疲倦,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同时出现呼吸道卡他症状,患儿流涕、喷嚏、咳嗽、流泪、怕光,眼结合膜充血。于发热第2一3天可见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即在口腔内颊粘膜充血粗糙,在第一臼对面两侧颊粘膜上,出现针尖大小,有像胡椒面似的灰白色小点,~l mm, 周围有红圈,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扩散至整个颊粘膜,有时在上下唇粘膜也可见到,于出疹后1-2天迅速消失,有诊断价值。(2)出疹期:3~5天。一般在发热第4天体温最高时出疹,出疹顺序为耳后、发际、额面、颈、躯干、四肢、手足心( 出齐)。疹形为玫瑰色充血性斑丘疹,逐渐加深呈暗红色,并可融合成不规则的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与出疹同时全身症状加重,精神差,厌食、咳嗽加重,呕吐、腹泻。于出疹后1~2日口腔粘膜更加充血粗糙,粘膜斑逐渐消失。(3)恢复期:如无并发症,在皮疹出齐之后,依发疹顺序逐渐隐退,留有棕褐色色素沉着,有糠皮状细微脱屑,2~3周消退。疹退同时体温也下降到正常,其他全身症状也随之减轻、消失
2. 重型麻疹:表现高热持续在40℃以上,中毒症状重,皮疹密集,融合成片,深红色;出血性皮疹或皮疹骤退,往往有肺炎、喉炎等并发症存在。皮疹呈紫蓝色者,常有粘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黑麻疹。若麻疹少,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若四肢冰凉,血压下降,是循环衰竭表现。
3. 轻型麻疹:发热相对较轻,病程短于6 天,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皮疹稀疏不典型,1~2日即退,口腔粘膜斑仅见到1~2 个或找不到。见于曾接种过麻疹疫苗,潜伏期内接受过被动免疫或年龄小于8个月的患儿。偶见接种麻疹疫苗之后,症状更轻。
4. 异型麻疹: 此型少见,多为年长儿,急起高热,头痛,肌痛。无麻疹粘膜斑。2~3 日后出现皮疹,出疹期皮疹不典型,呈为多型性,有斑疹、丘疹、紫癜、荨麻疹等,出现的顺序与正常相反,顺序为先四肢渐向躯干及面部发展,常伴有手、足背水肿及肺炎、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接种灭活麻疹疫苗6个月至6年后、再接种麻疹疫苗或再感染麻疹病毒后,原因不明, 可能是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此型表现也称非典型麻疹综合征。
4、无皮疹型麻疹:主要见于用免疫抑制剂或体内尚有母传抗体或近期接受过被动免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