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路基施工与桥头处理.doc

格式:doc   大小:45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路基施工与桥头处理.doc

上传人:志远 2022/8/1 文件大小:4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路基施工与桥头处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路基施工与桥头处理
路基械碾压不到位的部位,采用电动夯实机分层夯实;填层与路堤结合部,按碎石砂填层厚度逐层挖宽度100—200cm的反坡(2%)台阶,与填层同步碾压,直至上路床底部。
(桥梁台后填筑长度为2+倍的路堤高度H,涵洞台后填筑长度为1+)。
(6)桥头路基预压
为防止路基沉降差异产生桥头跳车,K26+525 3*10m中桥桥头两端各50m路基(软基处理路段)按设计要求,需要采取超载预压措施。路基填至路床标高+10cm位置,采用砂砾土(其比重约~)按路基填筑施工方法分层填筑,压实度按93%区控制,填筑厚度不小于2m,作为超载预压体,预压持续时间为90天。预压期间,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观测其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变化量,每天观测2次,详细记录观测结果,预压后两个月中,连续4次位移观测平均值均小于即为合格,若大于,则延长预压时间,直至达到合格标准为止。
预压结束后,分层卸载至路床下60cm,对卸载路段进行重新碾压,达到96%区标准后,再填筑至路床标高,之后再施工台后砼搭板。
(7)桥头过渡段路基处理
台后50m路基黏土封层碾压后,采用强夯方法,2T锤头,提升2m高,自由落下,夯点重叠1/3以上,两侧向中间密排夯实,再回填粘性土整平碾压。保证构造物与路基的过渡段稳定,沉降量较小,防止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
(8)填砂路堤施工
本工程地域土质均为中粗砂底层,设计采用总粗纱材料填筑路堤,粘性土包边与封层。要求粘性土液限W1小于50%,塑性指数不低于8。
粘性土源在本工程方圆45KM内很少,工程需求量707746m3。拟选择距工程中间路段48KM处七场附近约160亩微丘荒地,做为粘性土材料取土场,平均取土深度4~10m,取土量万方,满足需求。与当地政府部门取得联系,办理合法手续,避开林地、农田,临时使用2年,施工结束后按林地标准恢复,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避免日后发生坍塌或泥石流等灾害。
(8)--1主要施工要点
①原地面平整碾压合格后,开始分层填筑施工。
②测放包边内侧与填砂路堤交界线,控制卸土料范围,不能混填。
③同层碾压。填砂范围必须洒水碾压,填土包边范围,其土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1%~2%间方可碾压。对于沙土填层,碾压作业时,压路机需长路段直线行走,大半径回转,不可倒车行走作业,避免破坏作业层的平整度及发生陷车现象。
④碾压顺序。从两侧向中间逐步进行,超高路段由低向高进行,包边土层完成二次强振作业后,再进行砂层的强振作业,终压和复压作业要求全断面进行。
⑤碾压作业要求。相邻轮辊重叠宽度不小于1/3;静压2遍→弱振2遍→强振4遍→弱振2遍;→静压2遍,直至无明显轮痕。经报检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⑥压实度控制。包边黏土层压密度控制在93%以上,填砂路堤按设计指标控制,封层黏土层压密度按路床标准不小于96%指标控制。
⑦封层土层填筑厚度,设计中未给出具体数值,暂按35cm掌控。
⑧护道封层在排水沟及护脚墙完成后施工;包边土、砌石护脚墙、封层土可同时施工
⑨构造物两侧按台背回填设计预留空间,路堤端部封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