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摭谈“选课走班的实施与推进.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摭谈“选课走班的实施与推进.docx

上传人:suijiazhuang1 2022/8/1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摭谈“选课走班的实施与推进.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摭谈“选课走班的实施与推进
摘要:随着“走班制”优势的逐步凸显,“选课走班”这一名词也走 进了小学一线教育者的视线。具体实施环节,需观照科学指导,凸显适切 性原则;聚焦课程设置,体现个性化原则;强化有效评价,讲求“双时” 原则。真正做到从此,孩子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二、聚焦课程设置:体现个性化原则
“选课走班”的理念就在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个性化 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基于此,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提供最大化、最多元 的选择。但课程设置的最大化、最多元并不是人人开设课程,以求百花齐 放。因为,在看似百花齐放的背后,隐藏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笔 者对很多学校的“选课走班”进行观察后发现,有的学校要求教师这学期 开设折纸课程,可到了下学期,觉得折纸课程准备过于烦琐,便改为诗歌 诵读。而这个诗歌朗诵课程的开设,又是不同学段对同一课程内容的相互 借用,如将六年级的“古文欣赏”稍作改动,便变成了“美文诵读”,在 四年级流行开去……于是,我们又看到,学生这个学期兴致勃勃地学折纸, 下个学期又意气风发地改练起了武术,再下个学期,又饶有兴趣地做起了 科学小实验;五年级的学生在选择了“古文欣赏”后却发现所学内容与四 年级的“美文诵读”一模一样,于是兴致大减,转而学习其他课程……这 样博而不精、学而不专的“选课走班”,对学生的成长效果甚微。
小学学习生涯长达6年,与高中的3年相比有更大的时间跨度。在这 6年中,课程的设置应在保证多元化的前提下,保持课程的持续性和阶梯 性。
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有效尝试。
(一)课程由教师参与开发和实施
基于人员的稳定性及阶梯性是保证课程持续性和阶梯性的前提条件, 我们在校领导的统一部署和有效协调下,组建了多个名师工作室。每个工 作室的课程开发都由本校一到两名业务精英作为核心成员领衔推进,同时 以点带面配以多名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的骨干教师。不同层次的业务水 平及不同的年龄段合理搭配,有力保证了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持续性。由这 些工作室研发的“选课走班”课程,涵盖了文学、科技、体育、音乐、舞 蹈等多个层面,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二)固定人员承担固定的课程
小学6年,这样长的跨度,需要教师在保证课程多元化的前提下,更 多地考虑课程设置的持续性和阶梯性;要有意识地整合类似的课程,将有 相似特长的教师组织到一起,形成专项课程研究团体,形成持续性、递进 式的课程体例。由此,在“选课走班”课程研发过程中,校领导要求每个 工作室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围绕核心课程进行有重点、多层面的研发;鼓 励工作室成员围绕某个核心课程,分别承担不同学段的课程教学任务,以 保证课程的持续性和阶梯性。
李老师的工作室根据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以“创意”为核心,相继 在低年级开发了 “童谣创意写作”课程,在中年级开发了 “童话创意写作” 课程,在高年级开发了 “校园小说创意写作”课程,由工作室的成员承担 不同学段的课程,进行针对性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
顾老师的工作室则以“趣味”为核心,在一年级开设了 “趣味数字”, 在二年级开设了 “趣味七巧板”,在三、四年级开设了 “生活中的趣味数 学”,在高年级开设了 “建筑中的趣味图形课程”,由工作室的成员分别 进行细化研究和教学,教学内容多样,教学方式灵活,吸引了很多学生。
秦老师的工作室以“动手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