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中。
(8)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
(9)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频率可为导尿管4周1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11)应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12 )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及时送检病原体。
科室每月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做好持续改进工作。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置管时
(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着装符合要求,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2)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
(3)消毒穿刺点皮肤。
(4)选择合适的导管。
(5)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插管后
(1)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
(2)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可至7天,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检查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
(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5)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输液管更换不易过频,但在输入血及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8)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9)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10) 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及时送检病原体。
科室每月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做好持续改进工作。
4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手术后30天以内,植入物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手术前
(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
(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4)若无禁忌证,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
(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或在手术室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
(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
(7)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
手术中
(1)有预防用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