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指南”评介
 
 
刘平 寇韬 魏杰
【Summary】 甲状腺结节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超声筛查与检查属于常用诊疗手段,检出本病率达到19%~67%,而甲状腺癌占5%~15%,甲状腺,还应术前做好评估,尤其是转移灶要做好评估,才能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DTC患者中有20%~50%会有颈部淋巴结受累现象,即便原发肿瘤小或者局限甲状腺内,也可能出现这种病灶转移。有研究提出微小转移概率可达到90%,术前超声可见20%~31%患者可出现疑似淋巴结转移,导致20%左右患者手术方案会因此改变[8]。因覆盖在淋巴结上甲状腺组织,术前超声检查可发现近半数异常淋巴结,为此《新指南》中提出原发灶病灶侵犯广、大块或多发淋巴结等情况,应实施增强CT或MRI检查,若8~10 mm疑似淋巴结则实施超声FNA检查,确认转移情况,明确手术方案。此外,对甲状腺手术方案应评估声音,比如声音变化及相关检查。术前若声音异常或胸部手术史、颈部手术史等,则实施术前喉镜检查。术后发音异常,也要喉镜检查。
腺体切除方案分析
《新指南》对腺体切除书的修改较大,对不同手术要求的肿瘤大小都有很大差异,其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1)出现明显腺体外侵犯,病灶不低于4 cm,临床明确诊断出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则实施腺体近全切除术或者全切除术治疗。(2)无腺体外侵犯,病灶1~4 cm,若临床明确诊断出淋巴结转移,则予以腺体近全切除术或腺体全切除术或者单侧腺体切除;若为低危滤泡状与乳头状癌,则予以单侧腺体切除即可[9]。此外,根据疾病特征、患者选择,予以全切除术处理,可促进放射性碘治疗。(3)病灶不足1 cm者,无腺体外侵犯、无淋巴结转移,可采取手术方案,选择腺叶切除即可[10]。若有明确对策
切除指征,可采取全切除术。小病灶、腺体内癌、单发癌,且无头部放射史、家族甲状腺癌史等,仅需单侧腺体切除即可。
腺体手术方式分析
《新指南》中对腺体手术方案调整源自数据的更新,包括恰当选择病患,单侧或全切疗效相当;中低危患者,常规RAI策略发生变化;随诊方案调整,有赖于RAI显像根据超声与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的监测。有调查对1985-1998年诊治的52 173例PTC患者实施分析,显示全切43 227例、单侧切除8 946例,全切患者10年总生存率与复发率要比单侧切除稍好,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淋巴结清扫指征分析
《新指南》对淋巴结清扫指征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不过变化并不明显:(1)临床检查发现DTC患者有中央淋巴结患者,可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并对中央区域淋巴结进行清扫,才能尽可能完全将中央区病变清除。(2)出现淋巴结转移,且为进展期的患者,可实施预防性单侧或双侧淋巴结清扫术处理。
(3)非进展期、淋巴结转移、非侵犯性PTC患者或者滤泡状癌(大部分)患者可实施甲状腺切除,但不予以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4)在《新指南》中还明确指出,手术期间均应直视下检查喉返神经情况,并且保护喉上神经外支。手术期间,经神经刺激辨识神经及其功能[12]。和直视下对比,神经刺激不会明显改善受损神经功能。对高危或复杂患者,神经刺激却可减轻喉返神经麻痹,这可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3 结语
《新指南》是在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增刪了一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