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年第期
、.
马克思资本与技术融合思想解读
王伯鲁
摘要马克思在探究资本形态、构成及其运动的过程中,从多个层面剖析了资本与科学、技术之间
的内在联系,指出了技术的科学化、科学与技术的资本化、资本的技术化运作等发展趋势。从狭义技术观
念走向广义技术观念,是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演变的基本脉络。我们不仅要看马克思说了什么,更要看他
试图表达什么,众多论述背后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尽管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和论述过广义技术观念,但他
晚年的确在广义技术视野下讨论了资本的技术化运作等重大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科学;技术
作者简介王伯鲁: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
资本与技术是近现代社会演进的两大驱动志,因为“制作和使用工具”本身就是一种典型
力。马克思发现,追逐利润的资本与追求效率的的技术活动。“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虽然就
技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天然联系。在资本主义制其萌芽状态来说已为某几种动物所固有,但是这
度下,只有凭借技术,资本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毕竟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所以富兰克林
润;而技术只有依靠资本,才能更多更快地得到给人下的定义是《,制造工
提升。为此,资本与技术一拍即合、互动相融, 具的动物。”’在马克思看来,技术与人类相
成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基本特征。马克思在探究资伴而生,是最古老的文化形态。进入文明史以
本运动的过程中,从多个层面剖析了资本与技术来,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工匠是产业技术的开
之间的内在联系,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流发、应用和传承者。新技术成果是他们在长期的
派。立足马克思的文本,梳理和解读其中有关资经验摸索与反复试验中获得的,其间很少寻求自
本与科学、技术关系的众多论述,有助于深化对然哲学等理论形态的启迪与帮助。直到工业革命
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理解。之后,技术独立演进的这一传统模式才开始被
打破。
一
、技术的科学化与技术的产生相比,科学的起源要晚得多。
“科学主要有两个历史根源。首先是技术传统,
学术界通常把“制作和使用工具”作为人猿它将实际经验与技能一代代传下来,使之不断发
揖别的分水岭,其实这就是人类诞生的技术标展。其次是精神传统,它把人类的理想和思想传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马克思技术思想及其演变问题研究”;中
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技术化时代文化重塑问题研究”
一—
下来并发扬光大。”’其实,精神传统形成的的传统技术开发模式,确立了立足科学研究的新
前提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这一条件只型技术开发模式。这一模式拓宽了技术领域,加
是进人文明史之后才出现的,远远落后于历史悠快了技术发展进程。“最有说服力的也许是现代
久的技术传统。近代实验科学脱胎于自然哲学, 火车头发明以前的火车头了。这种火车头实际上
“各门科学在世纪已经具有了科学形式,因此有两条腿,像马一样迈步。随着力学的进一步发
它们便一方面和哲学,另一方面和实践结合起来展和实际经验的积累,机器的形式才完全由力学
了”蹦。近代科学的主要目的已转向解决生原理决定,从而才完全摆脱了已变为机器的那些
产领域中的技术问题。因此,立足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