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隧道二次衬砌开裂处理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隧道二次衬砌开裂处理方案.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7/1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隧道二次衬砌开裂处理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隧道二次衬砌开裂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隧道北起×××,南止于×××。起讫里程DK×××+×××~DK×××+×××,全长××× m,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设计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按160km/h设计,并预留提速200km/h条件,最大埋深约820m。隧道设计为人字坡,上坡坡度为8‰,DK×××以后下坡坡度为3‰。。
我部承担×××隧道进口段×××m正洞及1#斜井×××m、2#斜井×××m的施工任务。安排进口、1#斜井、2#斜井三个工区组织施工。
二、二衬开裂情况
自2011年11月以来,×××隧道DK×××~+×××多次发生挤压性大变形,导致初期支护开裂、掉块、变形、侵限,初期支护多次拆换。2012年5月15日8点,DK×××+×××~+×××段拱墙钢筋混凝土衬砌(2012年5月1日施工)端部(DK×××+×××)拱顶左侧混凝土微开裂,并掉皮一小块。,缝宽约1~5mm,距拱端内侧7~8cm处出现一条长1m环向裂缝,×,厚5~6cm混凝土块,衬砌钢筋变形。
2012年6月1日经国内地质、隧道专家现场踏勘,开会认真讨论,分析研究,一致认为该地段为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大变形
地段,该地段通过古老变质岩地层和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岩脉穿插,岩体蚀变,软硬不均,加之地下水的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极差。
三、监测情况
2012年5月15日衬砌开裂初始布设观测点,截止到2012年5月28日趋于稳定,DK×××+×××点二次衬砌拱顶下沉累计4mm,左侧拱腰收敛累计12mm,右侧拱腰收敛累计2mm。
四、处理方案
㈠塌体处理
1、处理前,先清除已松动的混凝土块和已破坏的混凝土体,为确保处治过程中的安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临时加固措施(如临时支撑等)和监控措施,以免在处治过程中危及施工人员生命安全。
2、将坍塌后留下的空腔衬砌切割整齐,腔体四周边缘均切成直边,并凿除塌腔体内凸出的混凝土或岩体。
3、在腔体四周打设长80cm的Φ16mm短锚杆,短锚杆在二次衬砌厚度方向为3层(与钢筋网一致),纵向间距50cm。
4、在塌腔体四周及顶面刷2mm厚的E200界面胶。
5、初喷C25混凝土5~8cm,打设Φ22mm砂浆锚杆,锚杆间距30cm×30cm,L=200cm(锚杆头应留于第3层钢筋网位置);然后铺挂第1层钢筋网,喷约10cm厚左右混凝土;铺挂第2层钢筋网,再喷约10cm厚混凝土;铺挂第3层钢筋网,最后将混凝土喷到位。
为保证喷射表面与原衬砌结构表面平整,可喷一层防火涂料找平。
6、钢筋网采用中8mm钢筋,间距20cm×20cm,四周与Φ22 mm锚杆焊接,中间与锚杆连接在一起。
7、C25喷射混凝土中加入8%的高效抗裂防水剂(等量替换水泥)。
㈡裂缝处理
1、采用角磨机对开裂处进行打磨或者剔除表面的浮碴,沿裂缝钻孔,孔顶正对裂缝,凿孔间距50~80cm;钻孔采用气泵吹干后埋入φ10塑料管,其周围空隙用HA71快速封口胶封闭、固管。注浆管外露8~10cm,以便与注浆设备连接。
2、采用HA71封口胶密封裂缝表面,防止注浆时浆液沿逢外泄。
3、压水试验:封缝浆液固结后,进行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