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读《金匮要略心典》心得.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读《金匮要略心典》心得.docx

上传人:3321568027 2022/8/7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金匮要略心典》心得.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金匮要略心典》心得
  汉末年医家张仲景诊治杂病的专书,文辞精简古 朴,蕴意深刻。尤在泾自幼习医,治病皆法张仲景,屡获良效。其对张仲景之《金匮要略》 精究细研, “凡十易寒暑而后成” ,著《金匮要略心典》 ,文精简扼要,语句通畅,易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中指出: “邪哭者,悲伤哭泣,
  1、如邪所凭,此其标有稠痰浊火之殊,而其本则皆心虚而气血少也。于是寤寐恐怖,精神不守, 魂魄不居,为颠为狂,势有必至者矣。经云: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颠。此云阴气衰者 为颠,阳气衰者为狂。盖必正气虚而后邪气入。经言其为病之故,此言其致病之原也。
  ”此段 论述引用《内经》原文,通过邪入阴阳的不同,与《金匮要略》中所提出的心虚血少,神不 内守的癫、狂从病因和病机上分别言之,从不同的角度谈癫狂之别,明晰简洁,细加体会, 即可知尤在泾医学知识的广博,能将所读之书融会贯通,得其所要。
   《金匮要略》中以脉论证较多,尤在泾从脉辨析,言证之不同,谓: “师曰:夫脉当取太 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 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此段是从脉而论胸痹、心痛之部位、成因,他在注释时曰“阳微,阳 不足也;阴弦,阴太过也。
  ”说明了胸痹、心痛脉象的意义,点明了胸痹、心痛的机制,后又 曰“阳主开,阴主闭,阳虚而阴干之,即胸痹而痛。痹者,闭也。夫上焦为阳之位,而微脉 为虚之甚,故曰责其极虚。以虚阳而受阴邪之击,故为心痛。
  ”进一步说明了胸痹、心痛的形 成原因;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中曰: “弦紧脉皆阴也。而弦之阴从内生,紧之阴 从外得。弦则卫气不行而恶寒者,阴出而痹其外之阳也;紧则不欲食者,阴入而痹其胃之阳 也。
  ”说明了弦紧脉之区别,从得之的内外及其表现征象的不同加以概之。
   (1)抓辨证要点,阐用药机制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中有附方九痛丸,治 9 种心痛。曰: “按,九痛者,一虫、 二注、三风、四悸、五食、六饮、七冷、八热、九去来痛是也。而并以一药治之者,岂痛虽 有九,其因于积冷结气所致者多耶。
  ”此注释仅以“积冷结气”4 个字即点明了 9 种心痛的关 键所在,说明处方用药的针对性;对《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中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的 主治,他首先提出: “水在阴者宜利,在阳者宜汗。
  ”从病位的不同点明了治法之别: “大青龙 发汗去水,小青龙则兼内饮而治之者耳。
  ”后又曰: “徐氏曰:大青龙合桂麻而去芍药,加石 膏,则水气不甚而挟热者宜之。倘饮多而寒伏,则必小青龙为当也。
  ”从药物的性、味上言明 两方机制及辨证要点。
  (2)方药主治体现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辨证的总纲,其中以阴阳为首要。尤在泾的《金匮要略心典》很好地体现了 这一辨证的特点。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中的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注释: “身体疼烦, 不能自转侧者,邪在表也;不呕不渴,里无热也;脉浮虚而涩,知其风湿外持,而卫阳不正, 故以桂枝汤去芍药之酸收,加附子之辛温,以振阳气而敌阴邪。若大便坚,小便自利,知其 在表之阳虽弱,而在里之气犹治,则皮中之湿,自可驱之于里,使从水道而出,不必更发其 表,以危久弱之阳矣。故于前方去桂枝之辛散,加白术之苦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