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1章第三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237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1章第三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课件.pptx

上传人:rsqcpza 2022/8/7 文件大小:2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1章第三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课件.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考点聚焦:
儿童发展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一、成熟势力说(成熟论)
代表人: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证据:双生子爬梯实验
观点:成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考点聚焦:
儿童发展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一、成熟势力说(成熟论)
代表人: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证据:双生子爬梯实验
观点:成熟——内环境(主要动力)
学****外环境 (提供适当的时机)
教育启示: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
学会欣赏孩子成长
让孩子一道体验成长的乐趣
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耐心等待
二、行为主义的观点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三)班杜拉的社会认知
代表人:美国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提出学****学说)
观点: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已知反应能推断出刺激, S(刺激)-R(反应)理论。华生否认遗传的作用,他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因此学****本质上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代表人:美国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观点: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行为的****得。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行为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强化
正强化
负强化
做得好,表扬
做得不好,减少奖励
(三)班杜拉的社会认知
代表人:美国班杜拉
观点:强调观察学****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定义:观察学****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得新行为的过程。
观察学****的对象——榜样或示范者
分类:直接的、抽象性、创造性
(三)班杜拉的社会认知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1)直接强化:学****者因变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2)替代性强化:学****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
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3)自我强化:根据自己设立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
三、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动力学
代表人:
观点:本我——本能冲动——快乐原则
自我——本我与现实的冲突——现实原则
超我——形成规则自觉遵守——道德原则
(人格的社会部分)
三、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和行为发展的五个阶段: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性器期(3-6岁)
潜伏期(6-11岁)
***(12岁以后)
三、精神分析理论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代表人:德国埃里克森
观点:8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0-18个月)
(18个月-2、3岁)
(2、3-6岁)
(6-11岁)
(11岁-青少年时期)
(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成年晚期)
四、认知发展理论(重点)
代表人:瑞典 (图式)
观点:
(主动探索)

、顺应和平衡等达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
: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四、认知发展理论(重点)
代表人:瑞典 (图式)
(一)发展的影响因素



:同化、顺应
四、认知发展理论(重点)
代表人:瑞典 (图式)
(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知觉和动作—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和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标志:守恒概念的形成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逻辑思维能力
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
自我为中心——三山实验(泛灵性)
不可逆性(没有守恒概念)
举例:小男孩想要把凳子反搭在其他的凳子上,搭了好久都不知道要将凳子翻转过来再搭上去。老师给了他提示,他依然还是不知道把凳子翻过来。
相对具体性
4岁——不懂问题
4-6岁——不能区分自己和娃娃看到的景色
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