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荐
129
刘文海 原创 | 2012-06-11 11:21 | 收藏 | 投票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 
——以鄂尔多斯为案例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个富有挑战历史性转变。曾经大片大片沙化、消失的绿色,又渐渐回到这片草原上。
三是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近些年来,鄂尔多斯市提出以“两个同步”、“两个达到”为重点的民生建设目标,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发达地区水平。为此,每年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占到了财政支出的55%以上。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98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82元。全市已全面普及12年免费教育,计划2014年前将普及15年免费教育,在每个苏木乡镇建一所公立幼儿园。基本形成了市、旗、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成较高标准苏木乡镇中心卫生院50所、嘎查村卫生室700多所。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低保制度,农牧民养老金提高到260元/月、城镇居民养老金提高到550元/月,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00元和280元。目前,鄂尔多斯的城乡低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五保户供养、孤儿供养标准、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城镇基本医疗报销比例等6项民生指标,全部进入全国前列。
特别是全市各区和旗县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以东胜区为例,从一个不足10平方公里“灰头土脸”
的小城,通过整体搬迁、开发和改造,一夜之间实现了城市形象的华丽转身。原来的老城,危旧平房参差不齐、拥挤不堪,街道狭窄难行,许多住宅没有下水、煤气等设施。现在,新老居民都告别了棚户区,住进了楼房,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天然气,享受着就业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障待遇等。周围环境中也增加了广场、绿地等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四是注重城市科学规划及“整体再造”。鄂尔多斯城市建设改造的最大亮点,就是在原市府所在地东胜区的远郊,高起点、高标准地建立起一片新城——康巴什新区。但鄂尔多斯的这种做法,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康巴什新区有大马路、大广场、大公园、大高楼、大酒店,但因远离市区,马路上车辆行人少见,故媒体和社会上有“鬼城”之说。2010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一篇“中国的鬼城”的文章,直指康巴什建设是好大喜功、形象工程,掀起了一轮质疑鄂尔多斯城市建设的高潮。
但从客观上看,整体搬迁式的旧城改造,使整个城市规划区的面积迅速扩大,市政配套等基础设施比较齐备,城市功能比较完善,整体上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也改善了居民生活水平。鄂尔多斯是按照“服务内蒙古、连接晋陕宁”、构筑百万人口中心城区的战略展开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都属于“大手笔”,比较超前,其他城市受经济实力限制不一定能仿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城市改造建设模式的前瞻性、科学性就会逐渐显露出来,或许可以成为类似城市旧城改造的一个样板。
二、鄂尔多斯的挑战
作为一座年轻的新型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目前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如何增加城市的人文气质。也就是如何让城市变得“有文化”。一座城市的大高楼、大马路是可以一夜之间建立起来的,但城市的历史文化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