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诵读?忆江南?和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忆江南?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词这种体裁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是第一次出现,接受一种新的东西对于9岁的孩子来说需要一个过程,这堂课应奏的,是朗朗上口的,试着读读看,与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自读、合作、交流中明确词的节奏与层次〕
江南好,                     第一层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第二层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第三层
    5.理解词意
    读了这么屡次,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吗?
三、品味语言中生情
    词意读明白了,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明白诗人的心声了,诗人在述说什么?〔教师据学生的理解相机交流〕
    1.赏读“好〞中感情:
    诗人在赞江南〔向往江南〕。那个字告诉你?〔好〕诗人开篇就用一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就请你读出诗人的赞扬之意,向往之情。
     2.赏读美景中的深情
     ①、江南风景好,什么风景,〔江花、江水〕好在哪里呢?〔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
②一红一绿色彩艳丽,比照鲜明,就请你读出这红花胜火,绿水如蓝的美。
    ③花比火红,你如何知道?一个“胜〞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那你怎么能把这花读得更红、更艳?
    ④这里的花为什么比火还要红?
⑤江南的花在你的印象中应当是什么颜色?那诗人为什么只说红?〔红是江南所有明艳与生机的代表〕一个“红〞字多凝练呀,它写尽了江南所有的生机与明艳,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生机盎然的美。
、
    ⑥“蓝〞指什么?〔出示蓝草图片,认识蓝,了解其用途〕
     ⑦从这个“蓝〞字你又感受到什么?这水为何会如此碧绿、晶莹、清纯、明亮?那么你怎样把这春水读得更美?
    ⑧这样的美景想看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到开满鲜花的江边走走〔音乐起〕,教师深情地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学生闭幕静听,想象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身临其境,你会怎么说?会怎么做?〔会大声感慨,会把它画下来,拍下来,会流连忘返……〕  
多美的江南春景啊!
    假设此时你就是漫步江南小桥上的游人,你会怎样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假设你就是那江中轻摇船撸的船夫,你又会怎样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假设你就是词人白居易,你又会怎样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赏读“忆〞中痴情
    这就是词人久久难忘的江南春景啊,想到这生机盎然的江南,词人----能不忆江南?这是个什么句?告诉你什么?那个字告诉你词人想江南?〔忆、谙〕请你读出词人对江南的想念,深深的想念。
   
四、探究原因中入情
    请再放声地读读全词,看能不能把整首词读成一个词语?找找整首词是围绕哪一个词来写的?〔忆〕〔引导学生弄清总分总的结构,理清层与层之间的联系〕
    1.词人为什么这样想念江南?因为江南好,好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还有别的原因吗?请大家借助注释,读读白居易远在北方洛阳写的一首春景诗,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
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注释:
魏王堤:洛阳城郊一个有名的风景区,堤岸种满了杨柳。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行到日西 。〞写冬去春来,但仍春寒料峭 ,那种百花争艳、莺声燕语的春日繁华景象还远未出现。看不到一点可以驻足欣赏的春天景象,诗人也只好在长堤上信马闲行 ,颇为无奈地消磨时光 。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春天还没有来,但已经使人有了春天的情思的正是魏王堤上柔弱无力地垂拂着的杨柳。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怎么样呢?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象江南春水那样碧绿。不难设想,当作者信马寻春,看见的水都是黄的,花呢,还因春寒料峭而懒得开。
这就是诗人此时居住的洛阳的春天,而诗人旧曾谙的江南已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了,触景生情诗人-----能不忆江南,此时再读这句你又体会出了什么?〔极度的思念,无限的感慨〕请你读出极度思念,无限的感慨。诗人在思念中赞叹,在感慨中想念我们一起读。
3.白居易想念的仅仅是江南的春花、春水吗?江南好,除了景色美,还好在哪些地方呢?〔引导学生说:天气好、人好、人杰地灵、美食多……〕,师:一个“好〞字,包罗了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