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文档名称: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可编程序控制 器(1).ppt

格式:ppt   页数:8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可编程序控制 器(1).ppt

上传人:企业资源 2012/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可编程序控制 器(1).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第一章可编程控制器的基础知识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并逐渐发展成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把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广泛应用在各种生产机械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中。目前可编程控制器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最重要、应用最多的控制装置
说明:
生产机械:机械设备:机床(车床/刨床/磨床)、自动焊机。
生产过程:自动生产线:家电/汽车/钢铁
生活中离不开可编程控制器
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夜晚的霓虹灯/商场宾馆的电梯/音乐喷泉
可编程控制器的地位
工业生产自动化三大支柱:
可编程控制器首位
机器人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目前可编程控制器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最重要、应用最多的控制装置,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成度高低的标志。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半导体逻辑组件构成的顺序控制装置
计算机控制系统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时间:20世纪30年代
概念:用导线把各种继电器、接触器、开关及触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所构成的控制系统。
特点:优点是价格低廉、对维护技术要求不高,适用于工作模式固定、控制要求简单的场合。缺点是系统的布线连接不宜更新、功能不宜扩展,可靠性不高。对复杂的控制系统,查找和排除故障困难;产品更新、生产工艺变化时,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元件和接线也须作相应的变动,这种变动工作量很大,工期长,费用高。
半导体逻辑组件构成的顺序控制装置
时间:20世纪60年代初
概念:用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的逻辑式控制器。
特点:优点是具有体积小、无触点、可靠性较高和动作顺序变更较方便。其缺点是控制规模较小(输入输出点数不超过64点)、程序编制不够灵活。
计算机控制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曾用小型计算机取代继电器控制系统,实现控制要求,但是计算机对环境要求较高,而且现场需要控制的大量的输入输出与计算机本身不匹配,同时计算机程序的编制较复杂,使用者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一般工程技术人员不易熟练运用,加上计算机成本高,因而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产生
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适用汽车工业的激烈竞争,满足汽车型号不断更新的要求,提出开发一种取代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新的控制装置。
提出GM十条:
1)编程方便,可在现场修改程序;
2)维修方便,最好是插节件结构;
GM十条:
3)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系统;
4)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
5)数据可以直接输入管理计算机;
6)可以直接用交流115V输入;
7)输出为交流115V,负载电流要求2A以上,可以直接驱动电磁阀、接触器等负载元件。
8)通用性强,易扩展,扩展时原系统只需很少变更;
9)用户存储器容量大于4KB;
10)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