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至德流芳曹培根.docx

格式:docx   大小:11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至德流芳曹培根.docx

上传人:niupai11 2022/8/14 文件大小: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至德流芳曹培根.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方夫子言偃(前506 —前443年),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年吴地常熟人。小孔 子 45 岁,和子夏、子张、曾子等同年辈,是孔门中的少年弟子。言偃在孔子周游列国后期入 学孔门,虽然从师较晚,但能学而有成。孔门有四科,言偃在文学一科有了坚定的社会理想一一建立礼治社会。
作为教育家的言偃,在教育理论上自成体系,个性鲜明。在教育内容上,以经世致用为 宗旨,除能用“六经”、“六艺”和《论语》等对弟子进行基础教育外,还能用《礼运》篇培 育传人,这门绝学,唯言偃得以独传。在教育方法上,言偃有特别的重本育人之术。言偃采 用礼乐之教,逐步深入于孔子之道,培养学者关心国家、爱护人民的道德操守,把握和运用 治国安民的道理。在教育对象上,言偃把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发展为全民教育的思想,无 论“君子”还是“小人”都应该接受教育,既重视学龄期间的青少年教育,更重视对社会上 取得官职的“君子”和民间百姓的教育。
作为文献学家、文学家的言偃,从孔子那里学****三代典章制度,并参与编订“六经”之 《春秋》,对古代文献有精深的学识。尤其参加编辑《论语》,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 记述了孔子的言论。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或富于变化,娓娓动 人。形成了文献撰写和编辑上追求精、美、简的特色,反映了编纂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体现了言偃等人领悟孔子思想的实质,从中汲取营养,并加以应用、阐释和发挥《。论语》也 因此成为历代中国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准则,受教育者的必修之典。
孔子身后,儒分为八,言偃及其后学独成一派。在孔子儒学中,言偃所传理想最为高远, 议论最为深宏,所谓“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言偃可谓孔门之大贤。子游、子思、孟 子一脉相承,这一派秉承孔子“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君宜公举、”“民可废君”。在早期
儒家之中,这一派人民性、主体性、抗议精神最强,体现了言偃学派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是早期儒家的嫡系和中坚。
言偃在历朝历代都受尊崇。唐开元八年(720)言偃被列为十哲之一进入孔庙而受祭祀。 开元二十七年(739),他被追封为“吴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又被封为“丹阳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被封为“吴公”。元大德年间,被封为“吴国公”。明嘉靖年间,被封 为“先贤言子”。清代承袭明代的封号。康熙五十一年(1712),朝廷批准在言偃后裔中设五 经博士一员,世代承袭,用以奉祀先贤。清代康熙、乾隆南巡,先后派大臣到常熟言偃墓致 祭,立碑纪念,并赠送御笔题的“文开吴会”、“道启东南”匾额。
言偃把儒家文化带到江南,对中国文化格局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一洗其陋而归于儒, 其功不在泰伯下”,从此确立了江南文化“尚文”的基本走向。一是开启了崇文兴教之风,形 成了江南“学者益众,家诗书而户礼乐”、读书之声千年不绝的良好风气。二是重视道德建设, 注重个人品格与修养的提高,秉持贤与德是人的根本,只有品德高尚、有坚定信念的人才能 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三是重视才艺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使人能够凭借一技之长立足于社 会,形成了江南文人品学纯粹、灵巧机敏的鲜明特点。
言偃对常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常熟是虞山琴派的发源地,虽然虞山琴派形成于明末, 但很早以前,古琴已在常熟十分流行,是文人的必修课程。常熟得名琴川,除了有城内七弦 的因素外,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