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地铁建设毕业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85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地铁建设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金坷拉博士 2022/8/14 文件大小:2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地铁建设毕业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1座。4号线一期起自刘潭站, km,为地下线。
2 智慧地铁建设关键点
在智慧地铁建设中,采用智能安防设备,保障线路的稳定性。智能安防系统采用智能传感器监控站内环境、列车设备和乘客的异常行为,将传感器接信息传递给总控站,以便管理人员及时处理。安防设备用于解决地铁运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和其他突发事件。智能安防系统和安防设备的使用,提高了地铁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系统架构
无锡智慧地铁总体技术架构主要由六大功能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数据层、应用层、展示层)和四大体系(保障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网络安全体系以及数据治理体系)构成。
感知层
感知层实现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数据的检测主要信息系统和设备的采集,包括摄像头、传感器和自动监控设备。
传输层
随着技术的进步,传输系统的应用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增加了站级设备,减少了分散运维的可能性。打造了高容量、低时延的通信服务,基于实施5G技术发展,使用成熟的以太网,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平台层
构建功能齐全、安全可靠、迭代更新的独立城轨云和大数据平台。实施城轨业务统一部署、资源配置和运维统一。构建大数据平台,克服传统运维管理数据交换障碍的问题。使用3个主要业务网络来执行主要业务功能。安全网用于提供智能化运营服务,是计划服务应用的载体。内部网络用于智能管理、智能施工、智能设计等应用。外部网络用于传输客户服务或公共网络,并在网络之间进行边界保护。
数据层
采集生产数据和管理数据,以此来提供数据服务。提供可视化控制、仿真和趋势预测等全方位服务。
应用层
根据业务需求,智慧业务建设需要围绕运营管理、集成开发和业务管理领域展开[1]。
展示层
中心级展示端是线网级智能综合调度、应急响应,公共交通资源的信息共享和企业管理协同运作三大功能的统一展示平台。车站级展示包括面向乘客服务和车站管理人员两大应用。智能移动端拥有互联网接入能力,面向乘客服务和管理人员,致力于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4 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及无线系统网络
结合轨道交通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需要解决轨道交通弱电系统(包括通信、信号、综合监控、门禁、自动售检票、安防)传统建设方案,即系统间数据存储分散、相互独立、接口多,实现数据利用价值的充分挖掘和系统间资源共享。有必要结合新的信息和智能技术,进一步研究轨道交通的智能化系统。无锡地铁建设城轨云平台,定位范围是线网生产网络云平台[2]。
5 智慧乘客服务
人脸识别技术
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侧门应用与5号线、6号线、4号线二期智能车站相结合。设备区门禁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员工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直接进出设备区。
人工智能辅助技术
人工智能辅助测绘和集中测绘开始在4号线二期搭建试点安检一体化平台,通过网络对全线地铁车站安检设备进行有机整合,通过网络对全线所有车站安检设备进行运营管理,结合人工智能辅助测绘,实现安检设备和安检人员的监控管理、设备管理、统计管理和人力管理。
智能客服
智能客服与5号线、6号线、4号线智能车站相结合,在车站设立开放式智能客服中心,为同时服务收费区和非收费区的乘客提供支持。它还具有传统售票亭BOM的售票处理功能。无人值守时,乘客可以通过远程座椅直接与车站控制室对话,逐步引导乘客自行操作,减少售票亭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最终实现一体化无人售票。
电子诱导系统
乘客信息显示与引导与5号线、6号线智慧车站试点相结合。利用车站电子诱导显示屏作为显示载体,将运营服务信息(如车站客流信息、车站出入口信息、列车服务信息、列车车厢拥挤信息、车站设施设备信息、换乘信息、潮汐客流诱导信息、周边环境及公交接驳信息、公共信息公示等)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信息发布给乘客,引导乘客更高效。电子诱导系统在原有乘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扩大了显示屏的覆盖范围,丰富了显示内容。
ISCS系统
车站一键开关站与5号线、6号线、4号线智能车站结合,ISCS系统将根据ATS提供的时刻表,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程序自动开站。车站作业开始前30分钟(根据需要配置,车站ISCS会提醒您自动启动车站,车站值班员会点击确认。根据ATS提供的时间表,ISCS系统将在运营结束后的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自动关闭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