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建设临空经济核心区.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设临空经济核心区.doc

上传人:史湘云 2022/8/14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设临空经济核心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设临空经济核心区
熊长春 目前,机场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不少机场周边地区已形成相关产业聚集区,成为特殊经济发展区域,即临空经济区。随着首都机场东扩,进而形成大型航空枢纽,不仅带动了本区域经济发展,而经济区功能的缺失,成为北京临空经济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遵循“做强东西、拓展南北,打造临空经济圈”发展思路的基础上,顺义区提出将首都机场东侧的林河工业区、汽车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北京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将机场西侧的空港工业区,天竺出口加工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企业的集聚区;将机场北侧的空港物流基地建设成为以航空为枢纽的现代物流中心;加快机场南侧国门商务区建设步伐,努力将其建设成为以航空企业为主导、总部型企业为重点的临空经济核心区。
结合国外临空经济区发展模式,为尽快推动首都临空经济区发展,建设首都临空经济区核心区便异常关键,其起到了引领、助推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核心区的功能定位是以国际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特色国际商务、研发设计为核心;以吸引国内外航空企业总部为突破口;重点与航空服务、投资营销、研发设计等行业中的大型重点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建设成为国际信息交流与服务中心,众多高端服务业聚集的国际企业总部区。
国门商务区西起温榆河中央别墅区,东至六环路,南临机场南线高速路,北接机场征地界,,。北京“十一五”规划确定了以首都国际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作为北京重点发展的六大重点产业功能区之一,国门商务区作为临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北京发展临空经济价值的核心表现。
目前,国门商务区面临着三大发展机遇。一是依托现代服务业发展机遇。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二是依托北京城市转型机遇。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工作思路,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加快园区第三产业




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三是依托临空经济区市场需求。经过多年发展,临空经济已占顺义区经济总量的70%、财政收入的85%。随着临空经济的飞速发展,必将为国门商务区聚集高端要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加大临空经济核心区――国门商务区的建设势在必行。国门商务区将围绕航空泛金融产业,推广低碳节能技术,进而打造一个绿色航空金融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为顺义临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国门商务区成为继西城金融街之后北京又一金融业平台,推进首都临空经济区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门商务区的发展思路

国门商务区最终将建设成为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临空产业基地;环渤海经济圈临空要素的控制性基地;首都国际商务活动和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临空经济区总部经济及现代服务业集中发展基地。

打造总部型经济
发展总部经济符合城市核心区域资源禀赋特点,是城市核心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总部经济能够为城市核心区域带来税收效应、产业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和资本效应。
国门商务区应重点引进国内外航空总部、金融总部、科技研发中心等总部企业,加快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一是航空类企业总部。该类企业总部在行业内具有引领行业发展趋势,管理下辖航空公司运营,为下属公司提供战略政策支持的作用。航空类企业由于其特殊的行业特点,具有资本运营率、资金流动率、资产总价“三高”的特点。国门商务区依托区位优势,针对此类企业具有极高的吸引力。为突出临空经济核心区的作用,必须在此方向大力推进,积极运作。
二是金融类企业总部。其中包括保险类、投资担保类企业总部,国门商务区作为首都J临空经济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须承担为临空经济区各功能板块内企业提供相应金融、投资、担保服务的义务,为临空区域内的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融资服务。通过金融融资等工作的推进展开,可极大地吸引各类金融类企业总部入驻,带动其他企业的积极入驻,产生企业总部集聚效应,并使之成为必然趋势。
三是企业研发中心。从事自然科学及其相关科技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实验发展的机构,研发内容可以是基础研究、产品应用研究、高科技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研发中心可以转让自己的研发成果,可以委托或联台开发的形式与国内外各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此类企业在提升区域形象,加强科技力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效益。
四是培训教育机构。以学历教育或***继续教育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机构,需具备相应的场地及师资要求,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给于认证。此类企业立足于商务区,形成互赢局面,区域内总部型企业,高管及员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