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古诗词鉴赏.ppt

格式:ppt   大小:1,769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鉴赏.ppt

上传人:allap 2017/7/22 文件大小:1.7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鉴赏.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讲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例1] (2012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爱东山晴后雪》鉴赏
本诗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诗题直接言明“最爱”,表达情感取向。
诗人写到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本诗语言浅俗,但用字讲究。尤其是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一个“软”字,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而一个“涌”字,更是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态之感,增添情趣。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从欣赏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方面来把握诗歌情感。杨万里喜欢描写自然景物,这首七绝描写了早春雪后晚晴优美的山色,抒发了诗人陶醉于自然的美好情怀。可通过题目“最爱”和诗中词语“逐胜”“忘寒”“只爱”归纳出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案: 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技法回顾】
如何规范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试题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若想理解人物形象,考生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及环境的烘托渲染,同时,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作者所塑造的人物的意义。

提问方式:(1)诗(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词)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
答题步骤:
(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即点明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身份;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3)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的意义,即分析人物形象身上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
[例2] (2012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⑴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⑵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⑴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人物主要特点:清正廉洁
简要分析:到西畿县三年了,自己的坐骑都没有长出肥膘,说明邹明府勤于政务,生活节俭;身为县令却债台高筑,只能用佩剑来抵债,说明为官期间没有***受贿,更没有依恃权利,胡作非为;卸任之后随身带走的只有一车书,没有金银财宝,锦衣玉食,说明为官期间没有搜刮民脂民膏,两袖清风。在灵州单薄的衣服抵挡不住寒风,也说明他简朴清廉。
主要特点只要能回答到与“清廉”有关的内容就能轻松得分,比如:两袖清风,正直清廉,廉洁奉公等等。标答中的分析十分详尽,答题时能分析到其中的至少两点且分析正确,就能获得全分。
⑵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思路分析] “边雪藏行径”运用拟人手法,极写风雪之大;“林风透卧衣”既写出风之猛,又写出衣之单,内涵丰富。
答案: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巧解古代诗歌“炼字”题的3种方法

试题中常见的“炼字”有两种:一是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使诗歌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二是修饰语。修饰语包括形容词和虚词等。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虚词往往能起到疏通文气、开合互映、活跃情歆、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先整体把握诗歌中的某一句的内容,然后再把该句中的关键字删去,看其内容是否发生变化。而这个变化就体现了该关键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