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膝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的运动伤之一,若损伤严重或断裂,需行韧带重建术,术后要在康复师指下
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尽快恢复功能。
术后第一天:
目的:减少疼痛和踝泵”练习:
就是主动的屈伸踝关节,要求动作缓慢、用力、在不引起明显疼痛的范围内最大限度活动、反复连续进行练习。
 
最好是不睡觉的时候就尽可能多做,至少也需要5分钟/小时。才能达到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意义。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就是大腿前面的肌肉(应该算肌群),绷劲和放松交替活动的练习。要求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地多做,要每天大于500-1000次才有效果。这个练习可以尽量避免下肢肌肉的萎缩,同时也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500-1000次看起来好像很多,实际仔细想想就知道这个量远远不够了!下肢的功能是站立和行走,上下楼梯等等,也就是说是克服体重在工作,那么轻轻的绷劲和放松的运动强度能有多大呢?相信大家已经明白意思了。练习作用微乎其微,只能是减缓萎缩,对于股四头肌这样大的肌肉,远不够维持和提高肌力的!
 
(3)腘绳肌等长练习:
腘绳肌就是大腿后侧的肌群
练习方法就是用脚后跟和小腿同时向下用力压床面,或者是腿下面垫的枕头。这时候如果用手摸着大腿的后面,就能感觉到腘绳肌的收缩变硬。要点是下压的时候要保持腿伸直,否则膝关节弯曲可能会引起疼痛或者造成损伤。
 同样是要求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做,也要大于每天500-1000次。 
(4)直抬腿练习:
在这里,要分不同情况练习了,就是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练习的时机和量会有所不同。
 采用腘绳肌肌腱(具体点说就是股薄肌、半腱肌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或者是使用异体肌腱,再或者是人工韧带的患者,由于膝关节前侧的损伤较小,疼痛也就比较小,所以可以开始尝试着做直抬腿练习。
 
但这个时期不要求时间和次数,主要是要维持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防止失用。所以只要每隔一两个小时能抬起一下就可以了,太多的练习会增加疼痛!
手术后2天:
(1)继续加强上面的各项练习。
 
(2)下地行走之后,可能会有患腿充血的胀痛的感觉,要加强“踝泵练习”,来促进肢体远端的血液回流。
 要提醒的是,不要因为怕充血的感觉几天都不下地,在床上卧床休息的时间越久,再下地的时候,充血胀痛的感觉就会越明显越难受。还有可能造成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问题会更多。所以如果医生认为组织的情况允许,就要适当尝试下地和负重,延误只会增加并发症,没有任何好处。
 
(3)加强直抬腿练习:
目的是强化股四头肌的肌力,为膝关节的稳定和下地行走负重等等打下基础。一般练习的量是: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
 
(4)开始侧抬腿练习(包括内侧和外侧直抬腿):
目的是强化大腿内外侧的肌肉,
采用腘绳肌肌腱(具体点说就是股薄肌、半腱肌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由于取腱的切口偏内侧,可能在练习内侧直抬腿的时候疼痛会明显,可以暂时推迟1-2天再开始练习。 
一般练习的量是: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
 
(4)后抬腿练习:
采用腘绳肌肌腱(具体点说就是股薄肌、半腱肌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由于取的就是大腿后群腘绳肌的肌腱,所以可能在练习内侧直抬腿的时候疼痛会明显,可以暂时推迟3-5天再开始练习。 
一般练习的量是: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
 以上的所有直抬腿练习,在力量增强之后,都可以在踝关节处绑个沙袋作为负荷,来强化练习更好的加强肌肉力量。练习的量还是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注意要增加的是负荷的重量,不是增加次数和时间。 
手术后3天:
根据手术和组织的情况,由医生决定是否能够开始早期的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
(1)同样是继续加强以上的各项练习。
 
(2)患腿的负重和及平衡练习(注意是否有半月板的缝合和关节软骨的处理):
在可以下地患腿可以站地负重的基础上,站在墙壁或椅子等等随时可以扶稳保护的位置。
 双腿的肌肉都要绷劲,好能控制身体的平衡,之后逐渐移动身体的重心,增加患腿的负重和用力的程度。这样在1-2周的时间里,逐渐达到患侧单腿可以完全负重站立的程度。
 
一般的练习量是5分/次,2次/组,2-3组/日。什么时候练习到可以患腿单腿站稳1分钟了,就可以脱拐走路了。当然还是要小心保护好!
 
(3)根据情况开始被动的膝关节屈曲练习:
在微痛的范围之内,肌肉完全放松,采用“床边垂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