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寒食-古诗-赏析.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寒食-古诗-赏析.doc

上传人:凹凸漫 2022/8/17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寒食-古诗-赏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寒食-古诗-赏析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寒食-古诗-赏析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译文一】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译文二】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赏析】


这是一首挖苦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风光;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挖苦,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据唐代孟所撰的?本领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鉴赏】


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妙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覆盖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认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衬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活力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风光。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大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