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编制说明 1
二、编制依据 1
三、工程地质条件 2
四、施工组织机构 2
1、岗位人员配备情况 2
2、组织机构图 3
五、施工方案 4
1、基坑开挖 4
2、基坑降水排水 5
3、钢板桩施工 5
4、钢板桩检算书 6
5、应急措施 7
6、主要投入机具及材料 8
六、施工工期 9
七、质量保证措施 9
八、安全施工措施 10
九、文明施工措施 11
基坑开挖及支护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编制说明
该桥为跨越汾河而设,位于下兰村与柴村之间,平行于既有太古岚桥南侧,,新建桥中心里程为TLDK5+,。为三线桥,由南至北分别为西南环左线、太岚线、预留太岚二线。该桥孔跨布置比既有太古岚线桥适当延孔,其中小里程侧比既有太古岚桥延孔3-32m+1-20m+2-32m+1-24m,大里程延孔3-32m。
,,,。除17#~19#墩埋深较深外,其余承台埋深均不大。即17#~19#~,。
由于承台基坑开挖深度及地质情况不好,按照开挖坡度要求放样,上口开挖边线离既有桥基础不足3m,且去太原工务段、路局档案室、设计院对既有桥资料了解,三方全无既有桥基础资料,对既有桥基础结构不明确。故基坑开挖为挡护既有太古岚桥基础外侧原表土塌陷,防止土体逐渐坍塌造成既有桥基础外漏,影响既有有桥承载力,故设置木桩、钢板桩支护调整开挖边坡,以达到围护挡土的目的,保证基坑安全,从而消除放坡开挖对北侧既有太古岚桥基础的影响。
二、编制依据
1、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提供的一跨汾河三线特大桥工程施工图。
2、《现行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目录》文件中相关的规范、标准、规程、规则。
3、现场各种资源、环境的调查资料。
4、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管理水平及相关工法。
5、本企业可投入本工程的施工队伍,机械装备情况。
6、施工现场调查资料及本单位相关工程施工经验及施工管理水平、施工能力等。
三、工程地质条件
1、本桥全部位于第四系坡、冲、洪积地层上,厚度达200m以上沿线桥梁均位于汾河河谷平原上,地质主要构成层为杂填土、新黄土、中砂、粉砂、中粗砂、细圆砾土等构成。
2、地震:该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а=、反应谱周期Tg=,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3、该桥所处地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洪积地层潜水水位埋藏较深,且深度变化较大,~,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新黄土、粉土、砂类土、碎石类土等地层中。冲积地层地下水位埋藏较浅,~,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粉土、砂类土等地层中。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补给。
4、沿线地表水主要为汾河,现已基本断流。
四、施工组织机构
1、岗位人员配备情况
架子队设队长1名、副队长2名,技术负责人1名、6名技术员、1名质量员、1名安全员、2名试验员、3名材料员、6名领工员和6名工班长。本着
“人员精干高效、管理层次简单、责任明确到位”的原则,合理配备。技术、物资、安全、质量、机械等管理人员,做到岗位分明,职责到人。
2、组织机构图
组织机构图
总工程师
(赵泽孝)
项目副经理
(宗庆杰)
总经济师
(王俊生)
太原枢纽新建西南环线工程XNHS-1标段第一作业队
队长(王林冲) 书记(孙旭栋)
物资设备部
武竞锐
安置环保部
遆东
计划财务部
张权
综合管理部
马荣辉
工地试验室
刘耀东
工程管理部
缪伟文
项目副经理
(李广林)
五、施工方案
1、基坑开挖
:基坑采用放坡开挖,边坡坡率为1:,。。
~:基坑开挖分两层放坡开挖,放坡坡率1:,,,然后在基坑靠近线路侧,采用间隔30cm打入长6m、直径15cm~20cm圆木桩进行防护,完成基坑开挖后,防护桩埋深3m。防护完成后,再按坡率1:。土质不良个别地段视基坑边坡稳定情况,备足圆木桩应急处理坍塌。
~,基坑开挖分两层开挖,第一层放坡开挖基坑表层杂填土至基坑深度剩余7m后,进行打拉森钢板桩防护,拉森钢板桩防护设置在基坑四周。待所有拉森钢板桩均施工完成后(),进行第二层基坑开挖,开挖直至基坑设计高程。
根据施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