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箍筋、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梁侧面纵向构造
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
●原位标注内容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所有纵筋)、梁下部纵
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标注不适合于某跨时标注的数值。
集中标注表示:框架梁 KL1,3 跨,一端有悬挑,截面为 300*600;箍筋为 I 级钢筋,直
径 8,加密区间距为 100,非加密区间距为 200 ,均为两肢箍;上部通长筋为 2 根直径 22
的二级钢;
原位标注表示:支座 1 上部纵筋为 4 根直径 22 的二级钢,支座 2 两边上部纵筋为 6 根
直径 22 的二级钢分两排,上一排为 4 根,下一排为 2 根;第一跨跨距 3600,下部纵筋为 3
根直径 18 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座,;第二跨跨距 5800,下部纵筋为 4 根直径 18 的二级
钢,全部伸入支座;以后类推。
梁的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
1)平法楼层框架梁常见的钢筋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 . . ..
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长 L=各跨长之和—左右支座内侧宽+锚固长度+搭接长度
锚固长度取值:
当支座宽度—保护层大于等于 LaE 且大于等于 +5d 时,锚固长度=max(LaE,
+5d);
当支座宽度—保护层<LaE 时,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说明:hc 为柱宽,d 为钢筋直径。
端支座负筋:
上排钢筋长 L=Ln/3+锚固长度
下排钢筋长 L=Ln/4+锚固长度
说明:为梁净跨长,锚固长度同上部贯通筋。
中间支座负筋:
上排钢筋长 L=2﹡(Ln/3)+支座长度
下排钢筋长 L=2﹡(Ln/4)+支座长度
架力筋:
架力筋长 L=(Ln/3)+2*搭接长度(可按 2*150mm 计算)
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 [净跨长+2*锚固长度(或 +5d)]
下部贯通筋:
下部贯通筋长 L=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宽—右支座内侧宽+锚固长度+搭接长度
梁侧面钢筋:
梁侧面钢筋长 L=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宽—右支座内侧宽+锚固长度+搭接长度
... . . ..
j. 箍筋:
箍筋长度 L=2*(梁高—2*保护层+梁宽—2*保护层)+2*+4d
箍筋根数 n=2*[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手工计算结果如下:
上部通长筋 2b22:
L=各跨长之和+悬梁跨长+左支座左半宽-2*BHC+max(Lae-支座宽+BHC,15d)+12d =3
600+5800+3600+2800+200-2*25+35*22-400+25+12*22 =15950+395+264
支座 1 右端上部一排筋 2b22:
L=Ln/3(Ln 为净跨值)+支座宽-BHC+ max(Lae-支座宽+BHC,15d)
= (3600-200*2)/3+400-25+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