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滕王阁序
教学目的
1.理解王勃生平和作品,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字短句,节奏的变换带来了文意的转折,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另辟话题,渐近本领。 (精品文档请下载)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两句,写州城形胜,写宾主才美,作为过渡句,承上启下.
“都督阎公"和“宇文新州"大驾光临,节奏舒缓,语气雍容,给人一种和乐的感觉。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几句,又变而为四字短句,起到这样几个作用:一、在写作方法上,由平和的表达转为抒情;二、在内容上,由详写到概写;在构造上,别离上下文,防止单调的罗列。 (精品文档请下载)
“腾蛟起凤”和“紫电清霜”两句,接着写来宾。句式又变成四六式,描摹在前,引介在后,节奏急促,风格高昂,造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和前面的人物出场相对应,别有情味。 (精品文档请下载)
“家君作宰,路知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这几句写自己的“闯入”,委婉含蓄。赞美而又不失身份,谦逊而又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精品文档请下载)
3、小结: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 “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
“俊采星弛” “物华天宝……” (人物之盛)“宾主”一句
六、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点名背诵
二、骈体文有关知识
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这时骈体文成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我们要培养阅读古文的才能,就不能不理解这种特殊文体。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一)语句方面的骈偶和“四六”
:,主谓构造对主谓构造,动宾构造对动宾构造,偏正构造对偏正构造,复句对复句。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例句:
(精品文档请下载)
例(依次):a 雄州 雾列,俊采 星驰。
b 披 绣闼,俯 雕甍。
c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骈体文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配对,即上下句相对。也有句中自对,然后两句相对,这种“当句对”: (精品文档请下载)
例:a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b落霞和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四六”:即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的根本构造有五种:①四四;②六六;③四四四四;④四六四六;⑤六四六四。这就决定了对仗的句式特点相应为四字句对四字句,六字句对六字句……请同学们找出例句. (精品文档请下载)
例:四四四四
家君作宰,路知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三、、学习第二三段
1、口译本段内容
补充注释: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彻:普照
惊:被……惊扰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时间。属:是。
而::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6。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山岚。凝:凝聚。暮:黄昏。紫:呈现紫色。
7。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2、分析鉴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两个短句,点明了时令,字面和音韵属对工整,风格高亢嘹亮,领起下面对秋景的描绘。 (精品文档请下载)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两个句子都是因果性的推论,“而"字前为因,后为果。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秋天,写水写山,动静结合,如诗如画。 (精品文档请下载)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已开场转入正题。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两个四六句,“四字”托出表达主体,“六字”作描绘、渲染,意在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
(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三段开头用三字句,加快节奏。“披绣闼”,是由外至里;“俯雕甍”是由上视下。仅用六个字,就极简练概括地写出登阁的情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精品文档请下载)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两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
“闾阎扑地”“舸舰弥津"两个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