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指导思想
以高效率、低负担、个性开展、特色鲜明、和谐安康、共同进步作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着力点,采用区域评价和学校自主评价相结合的原那么,努力构建一种科学、简便、动态开展的评价体系,既能完好表达素质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指导思想
以高效率、低负担、个性开展、特色鲜明、和谐安康、共同进步作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着力点,采用区域评价和学校自主评价相结合的原那么,努力构建一种科学、简便、动态开展的评价体系,既能完好表达素质教育要求,又能兼顾学校和社会实际需要,初步构建和新课改相适应的以促进学生、老师和学校共同成长为目的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便于区域、学校和老师进展合理使用,从而推动和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施行,搭建区域教育文化开展的框架形式,以此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鼓励功能和监控功能,在处理好评价、监控和管理三者关系根底上,积极推进我区的课程改革,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开展品质。(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根本内容
1、根底性指标。所谓根底性指标,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常规工作的标准要求,也是学校必须做到的标准性工作,这是评价的主体。主要涉及到教育教学常规、课堂教学评价、校本研修、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科研才能培养、教育信息化建立和应用等. 2、开展性指标。根据学校教育开展不平衡的现实,在实行根本程度评价的根底上实行学期开展评价,形成根底和开展两条线的评价制度。开展性指标包括必选指标和自选指标.
(精品文档请下载)
3、教育教学效益指标。按照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之间的比值来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部分指标既有表达面向全体、促进全面开展的质量评价(如普及程度及德、智、体、美质量指标),也有表达促进学生主动开展、衡量学生个性张扬的个性化评价(如学生个性特长开展),以此对学校施行素质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状况进展全面衡量。 (精品文档请下载)
以上评价内容的三个部分严密联络,相辅相成,逐级提升。根底性指标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求,是教育开展的必备条件和制度保障,是衡量学校是否按教育规律办事,合格和否的重要标志;学校个性化开展指标是在学校标准性根底上的开展和进步,重在衡量外显的努力和变化,是从校园精神文明和文化建立着眼,重在衡量学校内隐的精神追求和长期开展的厚重积淀;而教育教学效益指标那么是对前两者实际效用的价值判断,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效益程度的主要客观根据。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施行要求
1、平时经常性抽查。侧重于根底性指标体系的施行。根本实现课堂教学管理、校本课程管理、教育科研管理、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