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靖西县旧州绣球文化产业发展探讨.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靖西县旧州绣球文化产业发展探讨.docx

上传人:杏杏铺 2022/8/22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靖西县旧州绣球文化产业发展探讨.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靖西县旧州绣球文化产业发展探讨
【摘 要】 文章研究广西百色市靖西县旧州绣球文化产业的发展,概述了旧州绣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能人加农户的运营方式,产品的销售现状,绣球工艺的传承等。表明旧州绣球文化产业已经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并

靖西县旧州绣球文化产业发展探讨
【摘 要】 文章研究广西百色市靖西县旧州绣球文化产业的发展,概述了旧州绣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能人加农户的运营方式,产品的销售现状,绣球工艺的传承等。表明旧州绣球文化产业已经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并后继有人。
【关键词】 旧州;绣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前言
绣球,是壮族人民传统的特色手工艺品,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古朴华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绣球的前身叫“飞砣”,是壮族民间的一种古兵器,绘制于2000多年前的广西崇左市宁明县花山壁画就有关于绣球的记载。手工绣球起源于宋代,当时一到特定的节日,青年男女就各为行列,歌而抛之,绣球逐渐成了壮族青年男女求偶和定情的信使,这一****俗一直延续至今。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旧州自古以制作传统的特色手工艺品――绣球而闻名于世,有“中国绣球之乡”的美誉。11015年,广西妇联把朱祖线做的一对直径1米的大绣球送到北京参加世界妇联大会,广受称赞。一年后,《人民日报》采访报道了朱祖线,并称他为“绣球王”,从此朱祖线和旧州绣球闻名于世,绣球开始成为一种十分受欢迎的商品,不再只是爱情的信使,而且还成为旅游的纪念品和用于赠送亲友的吉祥物,把自身的文化性与商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一种特色的文化产业。


为了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标的号召,靖西县政府积极带领和引导旧州群众,实施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绣球文化产业,努力打造绣球一条街。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旧州的绣球生产已经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取得了较快地发展,为促进旧州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绣球文化产业也成为旧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旧州绣球文化产业的生产
三、旧州绣球文化产业的运营
虽然当前旧州的绣球生产已经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但其运营模式不尽相同,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公司+协会+农户”模式,公司负责与国内外客商建立销售网络对外展销,并和协会联系按照市场需求下订单,协会根据企业的要求把订单交予农户进行生产。二是“能人+农户”模式,像“中华巧女”黄肖琴等一些能人,凭借自己的超群技艺以及媒体的宣传,早已远近闻名,经常可以得到一些单位和顾客的大订单,拿到订单后再分给当地的一些农户,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按照货方的相关要求进行协同生产,完成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