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述论文】
近几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突出,教育界与社会舆论呼吁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述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心理对此略谈微见,供以参详。
一、优化心理环境
中学生心理正处于转型和形成阶段,所以,我们在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给予学生们更多的关爱、关心、关注。针对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爱好的孩子的发展需要,因材施教,优化学生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心理环境。
首先,要营造宽松的氛围。现在学生的压力都比较大,这些压力中大部分都是外在压力导致学生们的内在压力过大。那么营造宽松的氛围对于每个学生的心理是非常必要的。当学生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给予的压力感觉过大时,此时此刻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氛围正好可以使他们放松自在,在一定程度上情感自然流露,思想任意驰骋,不必受太多的拘束。此时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在传统的教育中,人道是“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过多、过细的限制,虽然能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但无疑,学生会因为害怕违反教师的各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和压抑,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主动创新的动机。但是中学生正在成长阶段,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一切还在摸索和发展阶段,他们身上具有无限的潜能。所以必须放下为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这样才能不仅仅在学习上,还在生活中真正了解学生。教师此时的作用正在于帮助学生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多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有益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不再是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学生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欣赏者。
其次,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家长工作过于繁忙,学生的学业压力也过大。每天起床、上学、吃饭、写作业,似乎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是学生们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常年被关在教室里和家庭中,牢狱一般的生活,度日如年。单调重复,钢筋、水泥编织的笼子限制着自由,作业、考试耗去了几乎全部的时光。“除了拥有作业,我们还能拥有什么?”“我们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这是孩子发自心底的呐喊。孩子需要自由,渴望独立。因而家长和教师要留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留给属于孩子自己的天地。
第三,建立友好的交往关系。学生们的交往有时比成人间的交往更为频繁,同时也更为单调。因为学生们交往的人是班级的学生,他们处于同一年龄段,有共同的语言、比较接近的兴趣爱好,但是局限性是都处在同一年龄段,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受限。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指导、培养、锻炼他们的交往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各种交往策略,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热心助人,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当然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中情感成分比较重。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常做出积极的反应,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往往予以消极的反应。由此可见,师生之间如果能够像朋友一样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用和蔼的目光和感情去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和教育的有效实施。最终使学生的情绪发展与身心具有调节的重要作用,给他们以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应付生活中出现的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