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选择过程
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
客观条件
1、生产力低、经济实力弱、现代工业少
2、前苏联成就
3、运行顺利
主观条件
计划经济=社会主义
形成条件
1、迅速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建立独立的比较完善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
重要作用
政企不分,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体制弊端
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探索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没有理论创新,不可能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总框架
改革开放后的目标模式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
1
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要求理论创新
1978年底至1984年10月:“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4年10月至十三大:“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三大: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6月,江泽民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大:明确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目标模式
发展
1
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各有优势和缺陷;不具有制度属性
20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7年,十七大: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
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基本内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明确目标和任务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能人民的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优势与市场经济优势都能充分发挥。
个性:一方面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
共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市场经济一般的特征
1、从资源配置方式看,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4、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5、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抽象概念
具体国情
如何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题
根问
1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基本根据
2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