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数字化中医.doc

格式:doc   大小:72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数字化中医.doc

上传人:260933426 2017/7/27 文件大小: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数字化中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数字化中医
摘要:简述了中医基础理论数字模型的建立,中医诊断系统的数字化,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与应用,中医管理、教育、文献的数字化,重点讨论了四诊客观化及诊断专家系统。探讨了中医数字化的现状、不足之处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医中药专家系统数字化人工智能
当今社会已经入数字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因为自动化、数字化而飞速发展着。西方医学的进步处处离不开医学系统学的帮助,其实质即要对数字化的医学资料进行统计学的处理和评价。所有现代医学的进步和成就早已被历史所证实。而中医学所面临的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等等问题,似乎都离不开数字化的过程。对中医学资料进行数字化的益处不言而喻。
(一)中医基础理论与数字化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科,是中医学基本原理和法则的集中体现,其内容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和预防治则等,是研究和探讨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
秦建增等[1]总结科学发展史认为:任何一种科学,倘若在理论上始终没有本质突破,他的活力将日趋衰弱。信息科学是20 世纪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充分交融的产物。因此,用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内涵并使之模型化、系统化、自动化,遵循了宏观把握事物规律的方法,这是人类为适应大自然最优秀的创造之一。运用信息科学技术使中医基础理论可视化(易理解) 、可重复(易掌握) 、可操作(易交流) ,是在继承意义上的再创造。

任延革等[2]认为中医学以“阴”、“阳”为纲,以简驭繁来研究复杂的生命现象;信息科学以“0”、“1”的运算逻辑渗透到了各个学科领域,由此可见:中医学和信息科学的亲和力比起与传统工业文化的亲和力来要紧密得多。信息科学的内容和形式适应了中医学系统思维的需求。信息科学具有外在形式,间接内容;同一内容,多种形式;同一形式,多种内容等特征。这与中医学“异病同治”(同一内容,多种形式) 、“同病异治”(同一形式,多种内容) 的治疗原则极为相似。它们的相似性遵循了这样的规律:信息的内容与形式越是疏远,反映的水平越高,信息传输和贮存的能力越强,越容易高效处理。因此中医学有充分的理由首先选择信息科学成为使其走上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数字化虚拟人体是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把人体形态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信息及高级计算算法整合成一个研究系统,研究人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实现人体的数字化描述,为医学及多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个基础技术研究平台。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数字化虚拟人将从宏观、微观方面多指标、全方位为科学阐述这一理论奠定基础。针灸经络学说是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对人体结构研究的智慧结晶。融入针灸穴位数据的数字化虚拟人体,可从多层次、任意角度观察穴位的解剖结构及毗邻结构和针刺要点,为探讨针灸经络实质提供数字化平台,从而为中医药学与针灸经络的深入研究开拓新的领域
[3]。


秦建增等[1]认为将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进行二进制数字编码,根据中医原理和规律确定算法,建立数字模型(如阴阳的对立互根、五行的生克乘侮、治则的正治反治等),模拟中医基础理论的逻辑内涵。通过建构计算机数字模型,实现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