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讲述一件事情说道理.docx

格式:docx   大小:26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讲述一件事情说道理.docx

上传人:feifei 2022/8/26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讲述一件事情说道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讲述一件事情说道理
篇一:一件令我懂得道理的事
一件令我懂得道理的事
红卫小学 六(6)班 谭秀薇
轻轻地翻开那本极其珍贵的回忆录,品味着一件件往事,你会发现那些事,在你的脑海中却是记忆犹新的。有一件令我懂得道理的事,在,就显得十分生硬,牵强附会了。要避免这种毛病,必须认真思考描写的事物有哪一方面与你想表达的道理一致。
总之,无论是写一片树林,一丛菊花,一棵向日葵,还是写一株小草;无论是写雄鹰、彩蝶,还是黄牛,无论是写高山、宝塔、大桥,还是写一块礁石,只要我们赋予它们人生的含义,又用得贴切合理,就会写成一篇借物寓理的文章来。
3. 潜心体会突出特点
借“物”明理,首先要在描写“物”的时候突出它与“理”相关的特点。这时的描写事物与状物的文章是有差别的。一般的状物文章要求突出它的各方面的特点,尽量通过自己的介绍,让读者全面了解它。而借物寓理的文章的目的是说明自己想表达的道理,只需要将其中的一个特点写突出。
以写《菊花》为例:
[例一]我最喜欢那株黄色的菊花。远看,一朵朵花儿像一个个黄色的大绣球,在微风中轻轻地摆动;近看,健壮的枝上,有的是鼓鼓胀胀的花骨朵;有的正在怒放,从层层叠叠的、微微卷曲的花瓣中,露出了橙黄色的花芯,不时散发出一阵阵幽香,招引着蜜蜂,蝴蝶飞来。


[例二]秋天到了,寒风瑟瑟。树上的叶子黄了,随风飘落,高大的树木光秃秃的。路边的花凋谢了,小草枯黄了,大地失去了生机。只有菊花迎着寒风竞相开放。它们没有抱怨秋天的冷落,没有畏惧秋霜的无情,而是用自己的全部力量顽强地与严寒抗争,为大地增添生机。菊花,你用行动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只有迎着困难才能奋勇前进。
显然,两个例子描写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前者重在描摹菊花的样子;后者重在借秋天开放的特点说明“不向困难低头”的道理。
4. 借物明理要有新意
同学们,如果把明理比作唱歌,你愿意当唱自己歌儿的画眉,还是愿做那学舌的鹦鹉?你们肯定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当画眉!
是呀,我们要像画眉那样,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可是有些文章又是怎样的呢?赞青松,总是高大挺拔,坚强不屈;咏菊花,总是不伯秋霜,凌寒而开;赞蜜蜂,离不开勤勤恳恳,不辞辛劳;赞翠竹,无非是朝气蓬勃,郁郁葱葱??这种老一套的写法丝毫没有新鲜感,更谈不上感人。
如何有不同于别人的正确见解呢?其实,你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理解事物就会发现许多独特的感受。
举例来说吧,一般人厌恶蜘蛛,不少文章中都把它当作批评的对象。如果你从蜘蛛勤奋结网,搜捕害虫的角度去抒情,就比较新鲜。芦苇常常被人作为随风倒的没骨气的象征,如果你从芦苇甘居水中,为人类奉献出芦叶、芦花、芦根的角度去立意,就有了新意。鹅卵石能铺路,这似乎已经写滥了。可是如果你想到鹅卵石原来也有棱角,但是在风浪中被磨得圆滑了。从这一点谈出自己的感受,不也有点新鲜感吗?


三. 写作顺序
怎么安排文章的写作思路呢?当你准备由一个事物的特点联想到一个道理时,首先,“这个事物有什么特点?”应当成为作文的重点。因此,文章的结构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先讲事物的特点,要讲得准,讲得透。然后再点出人们由此受到什么启发,领悟到什么道理。
[例文评析]
我爱南京大萝卜
小时候,我看见有人做了笨事,或者说了笨话,别人就会笑他是“南京大萝卜”。这样一来,我从心里开始厌恶这东西了。
五年级时我搬了家,天天上学都穿过农贸市场。一天,在妈妈指点下,我终于仔细看了看南京大萝卜。它的皮是红色的,有暗红,有紫红。不鲜艳,不诱人。但是显得水灵灵、脆生生的。
它的个头挺大。每一个都有两、三斤多重。我用尺一量,嘿,足有一尺长。它没有黄瓜的碧绿青翠,也没有西红柿的滚圆精致,看上去憨厚笨拙。妈妈用一个萝卜剁馅子,就让我们三口之家吃上一顿饺子,味道美极了。
从此,我觉得“南京大萝卜”并不令人讨厌了。
去年冬天,我感冒,嘴唇旁起了水泡。妈妈说这是“火气”,要多吃蔬菜。那时青菜很贵,又难买。而萝卜很便宜。妈妈买了萝卜来煨汤,喝了两天,我的“火气”就没了。原来大萝卜有这样的效用,价廉而物美!


我不由得对它刮目相看,开始喜欢它了。
有一次,我有机会去郊区,看见了长在地里的南京大萝卜。它矮矮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