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docx

格式:docx   大小:27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docx

上传人:zongzong 2022/8/26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爱国
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但归纳起来,在历史典籍里加以明确、历代历朝基本形成共识的内容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个要素。当然,在传统道德方面还有许多表述,但大部分都包含在这五大要素之中,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延长,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丰富,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发展。
“仁、义、礼、智、信”的基本内涵
“仁”,是指怜悯、关切和爱惜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关于“仁”,最早出自《尚书》。《尚书》中说:“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意思是说当年商汤用宽恕仁爱之德,明信于天下的百姓。“仁”最早的涵义是“亲人”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亲,仁也”,又说:“仁,亲也”。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氏族亲人之间要“敬爱”,这种“仁爱”之情,仅仅局限于家族亲属之间。随着历史演化,“仁”的涵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由“亲人”发展到了“爱人”。老子说:“与,善仁”。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由此可见,在“仁”的情感范围由家族扩展到社会的同时,“仁”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


“义”,是指正值、正直和道义这样的气节,即“正义之气”。“义”的原义是指人的仪表,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密切友情、对美妙和善的追求。《说文解字》曾这样说明,“义(义),己之威仪也。从我从羊。”意思说,“义”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我们崇尚羊的形象和涵养,要像羊一样温柔、和善、美妙。这里讲的“义”,主要是指一种美妙、和善的情感和气节。羊在我们生活中,从古至今都是六畜之首,是最美的食品。中国人特别崇尚羊,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把“羊”都用在最美妙的事物上面。比如,羊与鱼构成了“鲜”,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羊和鱼都是最鲜美的食品,最好吃的食品。中国人最美妙的字眼“美”、“善”上面都有一个“羊”字,都是用“羊”作主要部首来构造的,这反映了人们对羊所具备的美妙境界的追求,并把这种境界作为国人应当追求的品德,作为应当提倡的道德。《说文解字》把“义”同“美”和“善”联系起来说明,“美”和“善”是“羊”字头,“义”的繁体字“义”也是羊字头。所以,义、美、善是同义的。古人强调“义气”,就是指这样一种美妙和善的境界和正直正义的气节。孔子极为推崇“仁”德,提倡“杀身成仁”。而孟子特别推崇“义”德,说要“杀身成仁”。“杀身”和“舍生”是相同的意思、相同的境界,说明孟子是把“义”和“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相识的。我们讲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大要素,通常也简化成“仁义道德”,可见,在这五大要素里最重要的是“仁”和“义”两德,是最核心、最基本的两大要素。古人云:“仁则荣,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辱”,说明中国传统道德的荣辱观也是以是否做到“仁”和“义”作为主要标准的。


“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规则,即“礼仪之规”。“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指的就是一种仪式、一种习俗,当时还没有把“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加以明确和提倡。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关于“礼”的相识和理解也有了新的改变。《礼记〃表记》中说“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说的是殷人尊神,而周人事鬼敬神而远之,起先远离它,并且“制礼作乐”,逐步把这些礼仪规范起来,对在哪种状况下实行什么样的礼节、实行什么样的礼仪、讲究什么样的礼貌进行了详细规范,提倡以“礼乐”治天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