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为历史作传——《我的前半生》读书报告
李乐:为历史作传
——《我的前半生》读书报告
李乐
书名虽是《我的前半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却始终觉得溥仪所讲解并描述的,并不仅是他个人的故事,而更像是
为历史作传——《我的前半生》读书报告
李乐:为历史作传
——《我的前半生》读书报告
李乐
书名虽是《我的前半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却始终觉得溥仪所讲解并描述的,并不仅是他个人的故事,而更像是在为那50年间的社会历史立传。他所叙述的每一个故事,都联接着整个时代的血脉。
诚然,本书是以溥仪自己的人生经验为主线来叙述的,它首先向读者展示的,是一个末代皇帝怎样一步步从帝王的宝座上一路跌跌撞撞,最终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它首先满意的,也是读者对这个在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落魄皇帝一生遭际的新奇。
但溥仪的叙述并没有停留在对自身命运的哀叹和忏悔里,而是把自己的一生汇入了历史的洪流中: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日本侵略、新中国成立,这辉煌壮阔的50年间,发生在中国的每一次巨大的改变都冲击、变更着溥仪的命运。因此在本书中,溥仪同时扮演着一个串联者、引导者的作用,他仿佛是读者流放在101年前的眼睛,通过他的视察和叙述,联接起一个个分散的历史人物和事务,让后来者可以窥看到当时较为真实的社会风貌。
比如第三章中,描述“丁巳复辟”时,不仅写了紫禁城里,“人人都像遇见了大喜事”的情态,还着墨描绘了北京街市上——居民们挂起了纸糊的龙旗,报贩走街串巷地叫卖有关复辟的号外,人们抢购用马尾做的假发辫——这些生动的行为,把当时社会的情态由内至外、由上而下地栩栩如生地还原在读者眼前。
除了整体的社会风貌,吸引读者的还有行走期间的各色历史人物。溥仪因其特别的身份地位,能亲身接触到上至王公贵族、军阀、侵略者,下至太监杂役、乳母、农夫等各类人群。对于其中的历史名流,溥仪的叙述不肯定更完整、更真实,但他所供应给读者的角度却更独到。无论如何,我们是透过一双曾经帝王的双眼去品评,那种略带俯瞰的视角,消退了一般读者和这些名宿之间的距离感,带来一种全新的相识。
他写洋博士胡适,充溢了调侃的意味,这位“所谓新文士、洋博士”,在溥仪这个昏聩的皇帝面前,尽然毕恭毕敬、受宠若惊。对他的描写虽不多,但仅从他信中“我很为这次召见所感动。我竟能站在我国最末一代皇帝——历代宏大的君主的最终一位代表的面前!”这几十个字里,就可以将他对皇帝的逢迎阿谀一览无余。
在知名的大人物之外,全书也不惜重笔描写了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虽然只是围绕在溥仪身边的个案,但他们各自所代表的,却是当时社会中这一类人的风貌。可以说着笔在小处,着眼在全局。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全书的其次章中,溥仪提到他的乳母。在这个逐步衰颓的皇宫里,这个朴实的女人表现出了难得的和顺,也只有他给了少年溥仪以怎样为人的教化。但连溥仪自己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