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医药流通的喜与痛
“上有生产商需要照应,下有零售药店需要接济”,今日之朝,已非昨日之夕。医药流通企业究竟该何去何往?
从“求生存时期”到“提高生活质量时期”,一个重大的转变就是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对药品生产商医药流通的喜与痛
“上有生产商需要照应,下有零售药店需要接济”,今日之朝,已非昨日之夕。医药流通企业究竟该何去何往?
从“求生存时期”到“提高生活质量时期”,一个重大的转变就是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对药品生产商来说,就是要“做好药为人民”:对医药流通行业来说,就是怎样减少流通环节,加快药品流通,让更多的人用上药,用上廉价药。
对健康的追寻为医药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再加上WTO的影响,使其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尤其对于药品流通企业,药品种类繁杂,不同的储存条件、销售期限等,还要求对药品统一管理,都增加了企业成本,降低了经营利润。
借助“外力”――信息化,提高流通的规模与效率,就成了流通企业一种必然选择。
利润率严重萎缩
“我们现在都不赚钱,2、3个点就转手了。基本是靠走量,加上运输费及其他一些损失,基本赚不到什么钱。”某医药流通企业人士这样告诉记者,“现在,能赚到钱,并且活的相当好的是那些终端,我们在流通环节的积压,也增大了他们的利润空间。”在被问到虽然药价有所下降,但和老百姓的心理承受相比还是偏高时,这位人士显然有点激动和忿忿不平。
据了解,在这几年中,国家对药品进行了严格控制,并制定了一些药品价格限制措施。但实际上,主要限制的是流通行业的医药企业,而非那些针对老百姓的终端,当然,那些药品生产企业由于有严格的价格底线并不会有多少下降幅度。
流通企业赚的是钱在流通中产生的增值,他们不象生产企业,需要有所谓的前期研发成本,他们只需要把资金投入到企业运营,并形成一个闭合的资金链,使企业在这个闭环中实现资金的重复再利用以及增值,也就实现了企业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对医药流通企业来说,如何保障循环顺畅的资金流,将决定这个企业的赢利价值。
流通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资金是第一位的,而非技术研发实力。因此,对他们来说,资金链越完善,资金流动越快,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相应实力也会增强,规模增大,因此也就有了被其他大企业收购的基础。这也就是在这领域看到众多资本的重组和兼并现象的原因。
“重组和兼并是现在医药流通行业一种常见的现象,而且这也是一种趋势,未来的局面就是几个寡头并存。”欧阳艳武说道,“例如湖北新龙就是国药控股,很多企业是被国有控股,还有是被直接收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产业链规模化优势发挥出来。
信息化,破除荆棘的利剑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关注也日益转到健康上来,各种保健品、医药补品,抗菌的、抗病毒等新药层出,医药行业俨然成了一块肥沃地。特别是SARS过后,国家对药品研发的投入也开始加大,巨大的消费需求,有力的国家导向,使流通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的梦想近了很多。
对医药流通企业来说,来源药品渠道并不单一,可能来自生产商、批发商、总代等很多渠道,涉及到的药品成千上万,甚至更多。单纯依靠手工录入显然有点“不靠谱儿”,或错误率极高。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自己,显然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