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加强财务管理完善中央储备粮财务管理体制
加强财务管理完善中央储备粮财务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的中央储备粮财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对粮食储备进行垂直管理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储粮总公司实行粮食储备费用(含轮换费用)定额包干,再由中储粮总公司对粮食承储企业采取定额包干。这种体制在保证粮食安全、降低储粮成本、减少财政补贴、提高资金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因而必须加强粮食承储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长效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制。
一、加强中央储备粮油财政补贴的管理
财政补贴是中央储备粮存储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因而对财政补贴的管理就是中央储备粮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下,粮食储备费用的补贴范围、补贴标准和补贴责任比较明确。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补贴办法不够合理,补贴费用标准较低,企业存在不均问题,抗风险能力较弱。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完善中央储备粮财务管理体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完善粮食政策性补贴办法,正确处理好国家目标和企业利益的关系
企业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看,粮食企业的政策性业务大致可以分三类:一是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一致的业务。如粮食储备业务、粮食企业按国家的要求保管好粮食,保证粮食调得动,同时获取国家补贴,这时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都得到实现;二是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不确定的业务。如储备粮的轮换业务,轮换盈利了,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达到了一致,如果轮换亏损了,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就出现背离;三是抑物价抛售粮食,要求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导致企业亏损,这些业务是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不相一致的。因此,在政策补贴制度上应区别对待,使得企业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尽可能保持一致。
(二)适当提高粮食储备费用补贴水平,保证粮食企业合理的利益
目前,国家对中储粮公司采取了定额补贴,财务包干的方法。财务包干的好处是在补贴标准合理的情况下,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缺陷是如果补贴标准不合理,尤其是补贴标准不到位的情况下,造成企业亏损挂帐,不利公司企业化管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的中央储备粮储备费用的补贴标准还是偏低的。因此,为了确保粮食的储备安全,保证粮食企业正常业务开支,调动粮食企业储粮管理的积极性,应当适当提高粮食储备费用的补贴标准。
(三)合理调整补贴标准,解决企业苦乐不均的问题
粮食政策补贴分为储备费用补贴和轮换费用补贴。粮食储备费用高低受粮食储备环境和不同地区物价水平的影响,而粮食轮换费用高低受粮食产销区和粮食品种的影响。而在目前的补贴标准中,粮食储备费用补贴没有考虑粮食储备环境和物价水平对成本的影响,轮换费用仅考虑不同品种和轮换周期,没有考虑市场风险。因此,要合理的调整补贴标准,一是适当提高南方粮食承储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粮食承储企业的储备费用的补贴标准;二是要适当提高粮食销区和稻谷轮换费用补贴标准,解决粮食承储企业苦乐不均的问题。
(四)建立以丰补歉的机制,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粮食承储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财政的政策性补贴,在财务定额包干的制度下,企业只能靠压缩开支,降低成本费用来换取效益;另一方面粮食企业又面临着巨大的政策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尤其是储备粮的轮换。因此,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为了保证粮食企业正常运行,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