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音乐修养论文一千字
篇一:音乐修养小论文
我从音乐修养中感受到民乐的魅力 我始终很喜爱我国的古典音乐,每次听古典音乐,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奇妙感觉。各种古典音乐仿佛把我带回了古代:看王维在月下抚琴;看嵇康刑前沉着弹一曲器之王;箫乃民族乐器之君子。
笛是入世的儒士;箫乃出世的仙人。
笛华美而箫朴实。
笛尚人工雕琢;箫崇造化归真。
笛难难在技巧,箫难难在意境。
笛是“下里巴人”;箫乃“阳春白雪”。
从审美的角度来说,箫的境地更胜于笛。
从修身的角度来说,箫音更相宜人的听觉,可以解乏宽心、延年益寿。
笛箫其实一回事,难易程度不相上下。笛子可吹箫曲,箫也可吹笛曲。笛子之所以比拟普及,是由于吹孔的关系,简单吹响;箫的吹孔特殊,难以吹响,但也有让它简单吹响的方法。正由于箫的吹孔特殊,才可以吹出丰富的音色。就这一点来说,箫难于笛。
笛在于高,箫在于远,
笛在于声,箫在于韵,
笛在于指,箫在于气,
笛在于巧,箫在于玄,
3. 琵琶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这白居易在《琵琶行》
中描写的琵琶声,也使我对琵琶有了深深地印象。
琵琶,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后传入东亚各国。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消失。“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动听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比”指“琴弦等列”。“巴”指这种乐器总是附着在演奏者身上,和琴瑟不接触人体相异。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全部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进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其名“琵”、“琶”是依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所以说当时的“琵琶”外形类似,大小有别,像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受代演奏者的改良,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广,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乐器。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赛璐璐(或玳瑁)等材料制成的假指甲拨弦发音。
4. 二胡
始终很喜爱《赛马》的那种恢弘气概,也喜爱《二泉映
篇二:音乐修养论文
以前的我,总是塞着耳机,听着流行音乐单独一人走在校园。总觉得流行音乐里面抒发的情感细腻而真实,引起我们的共鸣。这学期选修了王炎琪教师的大学生音乐修养这门课,我才开头认真倾听我们的民族乐曲,有一种很不同的感受。上课的时候教师会放一些经典的曲目,闭上眼睛细细体会别有一番味道??我才领会到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
我忍不住想,不止我们当代大学生,许多人对中国古典音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观赏。假如我们自己都不能传承,又怎么将其发扬光大呢?
中华素称“礼乐之邦”,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从文明发轫之初,我们的祖先就特别重视音乐修养。《礼记〃乐记》
中有“知乐,则几于知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的句。子作为中国思想家典范的孔子也特别看重音乐,他教授学生,“乐”是一门必修课。他本身也是一个音乐家,据说,他很喜爱演奏古琴,还能亲自谱曲呢。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制造表现,音乐审美力量是借助于音乐艺术手段和现实世界的美,来提高人们对美的鉴别、观赏和制造的力量,陶冶人的情操。所以在素养教育中音乐审美力量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音乐审美力量并不是今日才有的,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人们就熟悉到它的重要性,即有陶冶性情、启迪才智、辅佐政道、教化风俗的社会功能。从西周开头的教育就有“礼、易、乐、御、书、算”六门课程,称为“六艺”,当时的“乐”就包含了音乐。
培育大学生的音乐审美力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