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广州黄埔村调查研究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广州黄埔村调查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文档百货 2022/8/28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广州黄埔村调查研究报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广州黄埔村调查研究报告
广州黄埔村调查探讨报告
——依据黄埔村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措施
2022年6月10日
书目
一、黄埔村的概况.......................

村庄建筑布局合理,与一般农村格局有明显不同。村中原有30多座祠堂,现存有10多座,这些祠堂不仅是村人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一种体现,也是封建宗法制度及道德观念在民居规划布局中的体现。村内原本还有不少神庙,如圣母宫、北帝庙、天后庙、洪圣殿等等,洪圣和天后、圣母都是海神\"为沿海城镇人民出海活动时祈求保佑平安而供奉,说明古黄埔村的确具有中国古代港口城镇的特征。此外,村中还有一些类似大和日式的奇妙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3)典型的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黄埔村现有民居建筑,经调查主要分布在申明大街、来燕里、横辰里、永康里、长乐里、黄埔直街、沙桐大街、夏阳大街、中和里、太平里等处。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民居建筑有73处,其建筑形式与风格基本是粤中地区的三间两廊式。 (4)岭南传统儒学文化的影响封建礼教始终是岭南建筑的设计思想。
黄埔村的布局也不例外,以祠堂为中心,层层拱卫布置住宅。村间水系道路,村头牌楼小店,村中庙树木,均支配有序,其规划几乎都是血缘宗族之家族长老依据族谱族规、乡约宗范组织完成的。 黄埔村人杰地灵,是闻名的侨乡,如被称为“黄埔先生”的胡漩泽,一身兼任中国、俄国和日本三国驻新加坡领事,还荣获澳大利亚封的男爵和英国授予的CNG三等星爵位,一生为新加坡的开发出了不少力,贡献颇大,在黄埔村现在的胡氏大宗祠中,其后裔为他重新造了新的牌坊。另有与詹天佑齐名的胡栋朝,中国经济史学奠基人梁方仲等。在例如端午等传统节日黄埔村会进行大型的巡游。诸如此类的历史与人文也是黄埔村的特色资源之一。


黄埔村充溢广东特色的独特饮食文化,例如姜撞奶、黄埔蛋、盆粉、炖蛋、艇仔粥以及当地特色的农家私房菜等等,也是其独特的旅游资源。
三、黄埔村的现状及问题
黄埔村现有房屋200余幢,充溢中国滨海古城镇特色。除了现存的古民居、祠堂、神庙外,还有多处古码头遗址。其中1911年前的古建筑占绝大多数,有较高保存价值的古建筑近50幢。
黄埔古港,原称酱园码头,现与陆地连接在一起,从前曾是洋船海泊停靠的地方,因为旁边有一酿造酱油的酱园而得名。现在岸边仍保留一条“海傍东约”古贸易街,它是从前古港旁的闹市街道门楼。码头旁边散落着大量的石碑和外国海员、商人的墓碑,并有多种文字的碑文。码头旁边新民房大量重建,街道特色受到肯定程度的破坏,但因码头地势开阔,古树参天,加上旧石板堤岸,仍旧保留有古港遗风,有较高的修复和利用价值。
古祠堂,据有关部门考证,全村原有祖祠36座,现有19座,有17座被毁。其中具代表性的有化隆冯公祠,是黄埔华侨港澳同乡联谊会之一,建于清同治十三年;云隐祖冯家祠,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重建于清道光九年,其建筑面积和规模宏大,共有101个门;胡氏宗祠,建成至今有270年,祠堂内阔三间,深三进,是村中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其余还有梁氏宗祠、梁晃亭公祠、罗氏宗祠等。


古民居,由布局而看,大多傍水而建,基本是市镇的型制,与一般农村差异较大。村子呈平面网格布局,一个巷子为中轴,民宅在巷子两侧,一个院落套一个院落,即广府乡村的“梳式布局”。由巷子的排列和走向,推断黄埔村的朝向大致为坐西北向东南。具有风格特点的古民居许多,保存的比较完整的住宅就有数十幢,多数民居工艺制作上乘,如高大的锅耳山墙、青砖磨缝砌筑、多种多样的门帘和窗罩用的灰塑样式(雕塑、壁画、花基、门洞、灰塑门联),无不体现传统的岭南特色民居。其中有些民居已无人居住管理,年久失修,须要加以爱护并进行开发。从前的“八大第”(大夫第、资政第、都尉第、视察第、中议第等)已被拆毁,无不为一大损失。
从前黄埔村有“一殿、三宫、二庙”,即洪圣殿、玉虚宫(北帝庙)、天后宫、三圣宫、华佗庙、侯王庙。建于宋代的玉虚宫,于破四旧时,被村民用泥土将玉虚宫匾额糊上,才使得玉虚宫匾额得以存留。其中有一面被石灰封住的墙,铲除石灰后,显露的八块石碑上写有“黄埔税口”等字样,为考古供应了重要依据。除玉虚宫因*时被用作卫生站而幸存外,其余全部被毁。历史事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