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登高望远的诗句.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登高望远的诗句.docx

上传人:青年小伙 2022/8/2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登高望远的诗句.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形容登高望远(dēng gāo wàng yuǎn)的诗句]登高望远的诗句
登高望远(dēng gāo wàng yuǎn)的诗句篇一:王安石的哲理诗句
王安石的哲理(zhélǐ)诗句



[形容登高望远(dēng gāo wàng yuǎn)的诗句]登高望远的诗句
登高望远(dēng gāo wàng yuǎn)的诗句篇一:王安石的哲理诗句
王安石的哲理(zhélǐ)诗句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jī mínɡ)见日升。
不畏浮云(fúyún)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原文翻译: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人生哲理: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


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认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朝代:宋代
出生地:今江西临川
生卒年:1021—1086
身份: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苏轼
假设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那么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那么荆公。
——梁启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公元1021年,王安石出生在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的一个小官吏家庭里。父名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历任签书淮南〔扬州〕节度判官厅公事、知鄞县


〔今浙江宁波〕事、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一度调开封任群牧司判官,旋又外调知常州事、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继召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
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份,同年轻的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

最近更新

二年级上册语文试题-闯关练习2(含答案)|部.. 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优化综合训练.. 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3单元+8+去年的树.. 2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模块过关卷2综合应用新人教版 7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百草园小学二年级下学期.. 9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2+坐井观天∣人教部.. 4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八单元过关检测卷含答案.. 6页

四川省德阳市香港马会五中人教版高三上学期10.. 25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拟试卷( 1 ) 23页

广东省普宁市部编版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 8页

北师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九年级英语试题 7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2.2《消化和吸收》同步.. 4页

人教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册综合测试卷(含听力.. 17页

八年级英语上北师大版Unit4 Healthy Living单.. 7页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3 三视图 同步练习卷(.. 8页

早产儿eugr与营养支持 28页

上海市虹口区2025年中考二模物理试题附答案 8页

精编五年级课本剧完璧归赵剧本 3页

invt英威腾CHF100A变频器说明书 4页

(整理)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10页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带答案.. 7页

《打支山歌过横排》说课稿 9页

2023年全国高考数学(新高考1卷)真题试卷 4页

单片机寻迹小车模板 18页

第二轮复习:解三角形(公开课)(课堂ppt) 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