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现当代小说概述
第一节、中国现代小说概述
一、“小说界革命”:
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被认为是“小说界革命”的宣言书。小说成为新派知识分子暴露旧世态,宣传新思想的有力工具。“政治小说”、“社会小说”、“科学小说”等名目应运而生。
“吾中国人状元宰相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国人佳人才子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国人江湖盗贼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中国人妖巫狐兔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欲新道德、宗教、政治、学艺、人心人格,必新小说”。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二、20年代小说:
20年代,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尝试和探索时期,主要以短篇小说为主,根据作家创作观念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派别:人生派小说,浪漫派小说。
(一)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的宗旨是为人生,共同目的是对人或社会的价值追问,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
代表作家:叶绍钧、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代表作有:
胡适《一个问题》、汪敬熙的《谁使为之》、叶绍钧的《倪焕之》、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等。
这时陈先生似乎是站起来,高大的影子,不住的在窗前摇漾,过了一会说:“也难怪你说这样的话,因为你有快乐,就有希望。不像我没有快乐,所以就觉得前途非常的黑暗了!” 这时陈先生的声音里,满含愤激悲惨。 三哥说:“这又奇怪了,我们一同毕业,一同留学,一同回国。要论职位,你还比我高些,薪俸也比我多些,至于素志不偿,是彼此一样的,为何我就有快乐,你就没有快乐呢?” 陈先生就问道:“你的家庭什么样子?我的家庭什么样子?”三哥便不言语。
……
三哥坐一会儿,便回去了,我送他到门口,自己回来,心中很有感慨。随手拿起一本书来看看,却是上学期的笔记,末页便是李博士的演说,内中的话就是论到家庭的幸福和苦痛,与男子建设事业能力的影响。
——冰心《两个家庭》
(二)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1923年前后出现于文坛,主要是针对“问题小说”的思想大于形象的通病而产生,描写故乡农村或小城镇的生活,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
这类小说突破了五四”以来,主要写知识青年的相对狭小天地,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新作家,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转向社会,转到农民身上。
代表作家:鲁迅、王鲁彦、台静农、废名、蹇先艾等。
代表作品:
鲁迅《孔乙己》、《风波》、《故乡》,王鲁彦《柚子》、《菊英的出嫁》,彭家煌《怂恿》,台静农《拜堂》,蹇先艾《水葬》,废名的《菱荡》、《竹林的故事》等。
城里人并不以为菱荡是陶家村的,是陈聋子的。大家都熟识这个聋子,喜欢他,打趣他,尤其是那般洗衣的女人。
……
陈聋子,平常略去了陈字,只称聋子。他在陶家村打了十几年长工,轻易不见他说话,别人说话他偏肯听,大家都嫉妒他似的这样叫他。但这或者不始于陶家村,他到陶家村来似乎就没有带来别的名字了。二老爹的园是他种,园里出的菜也要他挑上街去卖,二老爹相信他一人,回来一文一文的钱向二老爹手上数。洗衣女人问他讨萝卜吃——好比他正在萝卜田里,他也连忙拔起一个大的,连叶子给她。不过讨萝卜他就答应一个萝卜,再说他的萝卜不好,他无话回,笑是笑的。菱荡圩的萝卜吃在口里实在甜。
菱荡满菱角的时候,菱荡里不时有一个小划子(这划子一个人背得起),坐划子菱叶上打回旋的常是陈聋子。聋子到哪里去了,二老爹也不知道,二老爹或者在坝脚下看他的牛吃草,没有留心他的聋子进菱荡。聋子挑了菱角回家——聋子是在菱荡摘菱角!
聋子总是这样的去摘菱角,恰如菱荡在菱荡圩不现其水。
——废名《菱荡》
(三)“自叙传”抒情小说:
“自叙传”小说作者主要集中于创造社,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主张写作应该再现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侧重作家“心境”的暴露,包括各种病态心理,以此向旧道德挑战。
代表作家:郁达夫、卢隐、郭沫若、张资平、叶灵凤、陈翔鹤、林如稷等。
代表作品:
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夜晚》,郭沫若《鼠灾》、《未央》,卢隐《海滨故人》、《旅行》等。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刚才那两个女学生的眼波来了。那两双活泼泼的眼睛! 那两双眼睛里,确有惊喜的意思含在里头。然而再仔细想了一想,他又忽然叫起来说: 呆人呆人!她们虽有意思,与你有什么相干?她们所送的秋波,不是单送给那三个日本人的么?唉!唉!她们已经知道了,已经知道我是支那人了,否则她们何以不来看我一眼呢!复仇复仇,我总要复他们的仇。” …… “故乡岂不有明媚的山河,故乡岂不有如花的美女?我何苦要到这东海的岛国里来!
……
“若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的爱我,我也愿意为她死的。 “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