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如何培养和选拔年轻的教育干部.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如何培养和选拔年轻的教育干部.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7/30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如何培养和选拔年轻的教育干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如何培养和选拔年轻的教育干部
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一支庞大的后备干部队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工程,需要聚集各类各样的领导人才,抓紧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干部工作必须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既要着眼现实的需要,又要满足一段时期的需要;既要抓好重点对象的选拔,又要十分重视培养造就青少年一代人才,必须打破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状况,树立全局观念,长远观念,从战略的高度,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进行选拔和培养。
1. 科学预测,合理规划
要根据现代化建设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对各层次、各行业领导干部队伍逐一排队分析,调查预测,确定后备干部总数,建立一支以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党政后备干部为主线,以不同类别的专业人才为补充的后备干部队伍。
“大后备”干部人才库
这个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门类构成中,既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构成中,既有近期即可顶上去的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有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储备型”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有干部,又有工人、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
,唯才是举
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为了使后备干部队伍起点高、质量好,必须定期对后备干部进行筛选,有进有出,滚动管理,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数量足、结构好、活力强。
二、树立公平、公开的观念,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树立公开、公平的观念,扩大选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既是干部工作中群众路线、社会公认原则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正确选择。应当看到,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选拔干部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小圈子
”选人,凭印象选人,工作神秘化,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致使极少数缺德少才、投机钻营者“跑官”、“要官”者有可乘之机而混进了干部队伍,一些德才兼备的真正人才因缺乏机会、机遇而难以脱颖而出。因此,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透明度,体现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要注重搞好三个结合:
一是组织选拔与群众推荐相结合。选拔任用干部,是我们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组织选拔任用干部体现了党管干部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党组织任用干部并不是领导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而是坚持集体领导和群众路线,强调群众推荐,强调群众基础。青年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是否德才兼备,有无政绩或政绩大小,群众了解最直接、最客观、最清楚。因此,坚持群众推荐,可以避免由经验主义和生活范围而造成的局限性。
二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十分提倡青年干部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一个人的才识、专长、性格、能力,有时不为别人所了解,往往自己最清楚,怀才不遇者大有人在。自荐,可以避免埋没人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