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世界汽车零部件业发展趋势
由于世界汽车市场对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法规标准日益严格,汽车产品日益个性化、多样化,新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大、推出的速度加快,致使汽车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竞争加剧。随之,整车厂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了适应整车厂的新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汽车零部件与整车企业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庞大的资料库下载
整车企业面对市场要求和产品研发生产上的诸多新问题,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对所需的零部件按性能、质量、价格、供货条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比较,择优采购,改变了只局限于采用本集团公司零部件产品的做法。而零部件企业也将其产品面向全球销售,不再局限于仅仅供给本集团的整车企业。全球采购导致零部件制造从汽车企业中剥离出来,独立面对市场。
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剥离、相互独立,提高了彼此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前者致力于整车开发、装配技术、动力总成的开发和生产;后者接替了整车企业剥离出来的生产和研发任务,在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实现大规模生产,满足全球同类企业的需要。同时,也使两者的关系更加紧密,即零部件企业在整车的开发和生产过程中越来越深地介入。在整车厂商开发深度和生产深度逐步降低的同时,零部件厂更多地介入于整车的开发过程中,同整车企业进行同步开发甚至超前开发,从而使其生产深度不断提高,逐步达到实现零部件系统模块化系统供货。
然而,剥离和独立的趋势也还不是普遍存在。日本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尚未相互分离和独立,整车企业也没有实行零部件全球采购。欧洲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也不是全部分离和独立。
虽然目前世界汽车零部件业不是全部与整车厂分离,但是剥离和独立是一种趋势。现在世界经济已发展到以知识经济为特征,尤为重要的是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被广泛采用。由于信息能够快速而低费用地共享,所以,决策和管理的集权化价值下降了,内部化的边际费用不断呈上升趋势,也促使了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剥离,相互独立。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整车厂从采购单个零部件到采购整个系统。系统配套不仅能使整车厂将新产品开发设计费用部分地转嫁到零部件供应商,而且简化厂配套工作,便于对零部件厂进行管理,有利于控制产品质量。而零部件供应商要想获得更多的订单,就必须有更强的技术开发实力,能够为整车厂提供更多的系统产品和系统技术。汽车零部件系统供货厂家由于越来越多地参与整车厂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其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也在日益强大。
二、汽车零部件技术发展趋势
1. 通用化
标准化、通用化的零部件生产是工业生产的基础。目前台化战略实际上是将汽车从单车型的开发转向系列化、多样化、共用化。平台战略的核心是提高零部件的通用化,尽最大可能实现零部件共享,即可以实现通用零部件更大规模的生产,以减少不断增多的车型数量和不断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而导致的高昂开发成本。
为了满足市场对汽车产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汽车行业不断缩短新产品开发的周期,加快推出新产品的步伐。但是新技术研发的速度,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高投入,多品种生产制造的管理复杂化,又使汽车企业不堪重负。为了找寻规模经济与多样化、个性化的平衡点,汽车行业纷纷推出了平台战略。在平台上可以匹配各种可变的总成和零部件,实现在一个基本型上组合成不同款式、性能各异的车型。“平台”具有精确的数据,相同的长度、宽度、以及相同的悬架,是汽车里面“看不见的部分”。同一平台,从一种车型到另一种车型只需扣一个不同的外壳即可。例如,雪铁龙的单厢多功能轿车毕加索和三厢轿车萨拉尽管外形大相径庭,却属同一平台;一汽
—大众的宝来、德国大众的新甲壳虫、奥迪 TT 、捷克斯柯达的欧雅和西班牙西亚特的莱昂都同属大众集团的 A 平台。
平台战略的目的:一是降低开发费用,缩短产品开发、更新周期;二是借助通用零部件更大规模的生产,更好地发挥了规模经济效应;三是有利于零部件模块化、系统化。
平台战略能够使降低成本与产品多样性取得很好的统一,通过实施平台战略既可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又可达到理想的规模效应批量、降低单件成本。目前大众、福特、丰田、雷诺—日产、 PSA 等各大汽车厂商普遍采用平台削减战略。
1999 年,在产量达百万辆的平台上所生产的汽车,已占全球汽车产量的 14% 以上。从其发展趋势看,世界汽车工业正致力于建立全球共用平台,据专家预计,到 2004 年,所有汽车制造厂商的平台中将有 33% 是全球共用平台。
2. 模块化
模块化就是将零件和总成按其在汽车上的功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度集中的、完整的功能单元,模块化设计思想贯穿在汽车的开发、工艺设计、采购和制造等环节的全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