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资产证券化业务介绍
投资银行部资产证券化团队
2007年3月
内容提要
一 资产证券化基本概念
部分一 总述
三 证券化法律框架和市场架构
四 建元2005-1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二 证券化对银行经营管理的作用
五 资产证券化操作指导
第一部分
资产证券化基本概念
资产证券化内涵
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其未来现金流可预测的资产集合、建库,以资产库内资产所产生之现金流作为偿付基础,通过风险隔离、信用增级和资产重组等技术处理,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结构融资过程。
资产证券化的特征
资产现金流的可预测性
风险隔离
有限追索
信用增级
资产现金流的可预测性
资产组合所产生未来现金流的可预测性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资产现金流的可预测性便于对该资产支持的证券进行定价,使评级机构能通过对现金流的确定性对证券进行分析和评级;
与一般固定收益债券相比,资产支持证券的现金流较为复杂,其中含有买权(提前还款)和卖权(贷款违约),需通过风险预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对可预测资产现金流的重组分配设计证券使证券投资者自行选择其收益与风险。
风险隔离
发起机构(原始权益人)的债务不与资产支持证券的资产及其收益混同,从而使资产支持证券远离发起机构的破产风险。在原始权益人破产时,已证券化的资产不参加其破产清算-破产隔离;
通过债权和所有权的转移,使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对支持于证券的资产有最终追索权-真实出售;
破产隔离是通过设立具有法律保障的特定目的载体实现的,这是区别于其他融资方式的重要特征。
特定目的载体的法律形式通常有特定目的信托(SPT), 特定目的公司(SPC)
有限追索
资产组合是有一定范围的,一般由发起人设定“入库资产标准”;
不同于其他债券(如企业债券、金融债券),资产支持证券是仅以资产库内的资产为担保的,而企业债券或金融债券是以发行机构的资产所有者的整体信用为担保的;
资产支持证券的追索范围仅限于资产库内的资产和相应的信用增级。
信用增级
信用增级是为增加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评级而采用的技术手段,使资产支持证券能够获得投资级别以上的评级(BBB以上),有助于防范资产信用风险和操作保险等,从而增加证券的可销售性;
如果资产库的现金流不足偿还证券本息,发行人将可以利用交易结构中含有的内、外部信用增级来保证向投资者及时偿还本息。
信用增级(续)
外部信用增级
依靠第三方为防范信用损失提供保证;除以提前还款的形式外,不会在本质上改变现金流的结构特征。
种类
保函(Letter of Credit)
组合保险(Pool Insurance)
金融担保(债券保险,公司担保)
内部信用增级
依靠资产库为防范信用损失提供保证;经常采用以增加资产或在各种交易档次间调剂风险的方式;会改变债券的现金流结构(即便没有违约事件)。
种类
超额抵押(Overcollateralization)
储备金(Reserve Fund)
债券分档(Subord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