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森林自然度评价万法
先对各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赋权重,然后运用熵值法对其进行修正,采用这一方法量化评价森林自然度。
森林自然度(S)为评价指标去量纲后评价值及修正后权重的乘积之和 :
n
Sh店(i=1,2 …n)
i4
.森森林自然度评价万法
先对各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赋权重,然后运用熵值法对其进行修正,采用这一方法量化评价森林自然度。
森林自然度(S)为评价指标去量纲后评价值及修正后权重的乘积之和 :
n
Sh店(i=1,2 …n)
i4
.森林自然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修正后的权重
B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后的评价值
森林自然度指现实森林状态与地带性原始群落或顶极群落在树种组成、 结构特
征、树种多样性和林分活力等方面的相似程度以及人为干扰程度的大小, 它不仅
包括森林的树种组成、水平结构特征、空间结构特征,而且包括森林的更新能力、生产能力及人为干扰程度。
目标层
约束层
树种组成
指标层
r F
树种(组)株数组成
L树种(组)断面积组成
』L
径级结构林木
分布格局树种
结构特征
隔离程度顶极
树种优势度
森林自然度
林层结构
树种多样性
树种多样性
树种均匀度
林分活力
林分更新
林分蓄积量
林分郁闭度
干扰程度
采伐强度和次数
森林自然度评价体系中指标层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况林分状态,但由于各指
标代表的意义不同,数量级不同,量纲也有所差异,且并不是每个指标的值越大
林分的状态越接近自然,因此,要对每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尽量使其转化为[0,1]区间内,从而使指标具可比性和区分度。对于本身没有量纲,且在]0,1]区间内的正向指标则不需要进行处理,即指标值越大越接近自然,对于负向指标则进行转化处理,使其转化为具有正向意义的数值, 如采伐强度;对于其他
指标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尽量引入国家有关标准、科研成果、行业和地方有关规定或行业或区域的最高水平,如蓄积量、结构指标等。
树种组成作为森林自然度的一个重要体现选取林分各树种(组)的株数组成和断面积组成2个评价指标,即用树种(组)的相对多度和相对显著度与顶极适应值(CAN)的乘积来评价自然度。将调查林分中出现的树种根据自然植被状况及其生物特性把树种在群落中所处的地位或在演替阶段中所处的地位划分为顶极种(组)、伴生种(组)和先锋种(组)分别赋予顶极种组、伴生种组、先锋种组和外来种组4个树种组相的顶极适应值(A),,
林分结构从非空间结构和空间结构2个方面来体现森林近自然程度。径级结构是体现林分非空间结构的重要方面,林分胸径便于测定,而且径级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林分的时间结构。大多数天然异龄林径级分布为倒“ J”型,株数
按径级依常量q值递减,而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一般呈现为以林分算术平均胸径为峰点的单峰山状曲线,且近似于正态分布,天然异龄林的径级结构最为理想。将q值 (,
)取值为1正态分布取值为0,。森林空间结构决定了树木之间的竞争势及其空间生态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分的稳定性、发展的可能性和经营空间的大小。树种隔离程度运用林分平均混交度来度量,顶极树种优势度则根据林分中顶极树种(组)的大小比数和相对显著度相结合来表达,2者以实际值来评价,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