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第七章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pptx

格式:pptx   大小:4,278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七章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pptx

上传人:q1188830 2017/8/1 文件大小:4.1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七章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章遗产旅游资源保护
第一节遗产旅游资源保护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第三节遗产旅游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
一、资金匮乏
无论以何种方式维护历史遗址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缺乏足够的财政来源来保护遗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遗产管理者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保护和修复遗产耗资巨大
第一节遗产旅游资源保护面临的挑战
聘请科研技术人员和进行人员培训需要足够资金
东欧的一些国家仍然采用过时的考古挖掘技术,对考古遗址造成了很大破坏。在其他一些地方,本来是好意修复遗产但是却采用了错误的修复方法——比如往石头里注入环氧树脂和金属等,不可避免地破坏了人们希望保护的文物。
水洗后,大成殿后廊彩绘中的蓝色的图案已看不出模样
中国的“水洗三孔”:由于管理和操作遗产资源的人员根本不懂遗产知识,对三孔文物景区进行大规模卫生扫除,他们用水管直接喷冲文物,用水清洗或擦拭文物,导致遗产地很多古建筑均有不同的油漆彩绘脱漆现象,一些古建筑的大面积彩绘已模糊不清。
二、现代化进程
19世纪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曾经试图拆除美国独立宫并将土地卖给商业开发商。
尼泊尔的许多小业主为了体现现代化改变了他们的住宅和店铺的最初风格,增加了一些与传统设计格格不入的现代化特色。
社会发展本身就会给遗产的保护工作带来压力。
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世界遗产如四川九寨沟、黄龙等自然遗产地,因为大山阻隔,交通不便利,现代化程度不高而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
三、环境压力
1、来自客流量的压力
“十一黄金周”到长城游览的旅客人满为患,形成了一道奇观。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布达拉宫管理部门实行限时限人措施。
2、来自遗产地本地居民使用遗产地所造成的压力
在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泰山,不少当地村民,为牟取私利,不惜违反相关规定而趁相关管理人员不备,偷偷开采泰山石。
案例:村民倒卖长城砖加速长城肢解 15元卖掉历史遗产
长城保护一直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由于迷信(镇宅)、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原因,长城砖作为万里长城的建造基础,历代以来遭盗取现象是长城保护的首要敌人。
位于北京市怀柔区西水峪的这段“野长城”,还未经正式旅游开发,是北京唯一原汁原味的明长城遗址景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搭乘各种交通工具赶往这里。这给当地的村民带来了开饭店、杂货店以及设停车场的机会,也让“倒卖长城砖”成了一种特有的“生意”。为此,北京晨报记者扮作游客对此种行径进行了明察暗访。经过与当地某户村名讨价还价,开价20元的长城砖被以15元的价格转卖给了记者(晨报记者正在联系,将长城砖归还有关部门保管)。对于这个价格,男主人表示“再不能少”。据说,长城砖最初的价格是5元一块,如今由于近处的砖被背光,价格也水涨船高。告别时,男主人十分热情:“还要的话,多介绍人来!我上山给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