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我的教育信条》
【美】约翰•杜威
第一条什么是教育
我相信──
   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和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展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场了。它不断地开展个人的才能,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
2
《我的教育信条》
【美】约翰•杜威
第一条什么是教育
我相信──
   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和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展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场了。它不断地开展个人的才能,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他就成为一个固有文化资本的继承者。世界上最形式的、最专门的教育确是不能分开这个普遍的过程。教育只能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向,把这个过程组织起来或者区分出来。(精品文档请下载)
   惟一的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于儿童的才能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所在的社会情境的各种要求引起的,这些要求刺激他,使他以集体的一个成员去行动,使他从自己行动和感情的原有的狭隘范围里显现出来;而且使他从自己所属的集体利益来设想自己。通过别人对他自己的各种活动所做的反响,他便知道这些活动用社会语言来说是什么意义。这些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又反映到社会语言中去。例如,儿童由于别人对他的呀呀的声音的反响,便渐渐明白那呀呀的声音是什么意思,这种呀呀的声音又逐渐变化为音节明晰的语言,于是儿童就被引导到如今用语言总结起来的统一的丰富的观念和情绪中去。
2
(精品文档请下载)
   这个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它们是平列并重的,哪一方面也不能偏废。否那么,不良的后果将随之而来。这两者,心理学方面是根底的。儿童自己的本能和才能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教育便变成外来的压力。这样的教育固然可能产生一些外表的效果,但实在不能称它为教育。因此,假设对于个人的心理构造和活动缺乏深化的观察,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尔性的、,便可以起到作用;假设不是,那么它将会遇到阻力、不协调,或者束缚了儿童的天性。(精品文档请下载)
   为了正确地说明儿童的才能,我们必须具有关于社会状况和文明现状的知识。儿童具有自己的本能和倾向,在我们可以把这些本能和倾向转化为和他们的社会相当的事物之前,,,以视它们的结果会是什么。在前一个例子中,正是这样可以在儿童的呀呀的声音里,看出他将来的社会交往和会话的希望和才能,使人们可以正确地对待这种本能。
4
(精品文档请下载)
   心理的和社会的两个方面是有机地联络着的,、形式的──它只给我们以一个开展一切心能的观念,,又有人坚决认为,教育的社会方面的定义(即把教育理解为和文明相适应)会使得教育成为一个强迫的、外在的过程,结果把个人的自由隶属于一个预定的社会和政治状态之下.(精品文档请下载)
   假设把一个方面看做是和另一个方面孤立不相关而加以反对的话,那么这两种反对的论调都是对的。我们为了要知道才能终究是什么,我们就必须知道它的目的、用处或功能是什么;而这些是无法知道的,除非我们认为个人是在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但在另一方面,在如今情况下,我们能给予儿童的惟一适应,,我们不可能明确地预言20年后的文化是什么样子,,那意思便是要使他能管理自己;要训练他能充分和随时运用他的全部能量;他的眼、耳和手都成为随时听命令的工具,他的判断力能理解它必须在其中起作用的周围情况,他的动作才能被训练能到达经济和有效果地进展活动的程度。除非我们不断地注意到个人的才能、爱好和兴趣,──也就是说,除非我们把教育不断地变成心理学的名词,这种适应是不可能到达的。
4
(精品文档请下载)
   总之,我相信,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便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假设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假设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因此,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究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场。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这些才能、兴趣和习惯必须不断地加以说明──我们必须明白它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