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创新型XX县区意见.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创新型XX县区意见.docx

上传人:开心果 2022/9/5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创新型XX县区意见.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创新型XX县区意见
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XX县区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设创新型XX县区的目标任务
1、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创新型XX县区意见
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XX县区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设创新型XX县区的目标任务
1、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打造自主创新平台,聚集自主创新人才,优化自主创新环境,推进以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为塔尖、以驻区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塔身、以创新创业型民众为塔基的XX县区“塔型创新体系”建设。
2、主要目标。“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一是创新平台基本建成。大力实施“239工程”,建设2个高等院校都市科技园、3个科研院所都市科技园,打造9个具有核心技术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创新投入大幅增长。区财政的科技投入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2%以上,%以上。三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区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发展到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全区实施的国家、省和市重点科技项目显著增加,专利拥有量累计突破5000件,力争进入**市、XX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行列。四是创新环境日趋优化。引进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家队伍,造就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产业人才;加快建设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一批生产力促进机构、科技评估机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
二、全力打造都市科技园区
3、加快推进大学都市科技园建设。依托**科技大学、**理工大学的学科优势,建设大学都市科技园。科大都市科技园以争创国家级科技园区为目标,以培育高分子先进材料、机电制造与信息化、绿色化工等产业为特色,加快建设“一街二园三区”(郑州路科技街,**造纸厂科技园、**软控科技园,东孵化区、西孵化区、研发区)。尽快建成聚氨脂产品研发中心、**软控信息化装备制造基地、德国朗盛公司高分子与橡塑研发中心等项目,推进创业大厦和孵化楼、服务中心、中试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引进1-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园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培育出3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一定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其中2-3家企业产值达到亿元以上。**年基本建成西孵化区,完成郑州路科技街整治,启动东孵化区建设。
理工大学都市科技园力争**年基本完成概念性规划,加快建设抚顺路建筑科技街,引进建筑设计、环保设计、建筑监理、装饰、创意、制图等项目,完善建筑特色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建筑科技街区经济,2007年基本完成街区整治,规划建设建筑科技大厦。
4、加快推进科研院所都市科技园建设。重点建设以电动工具为特色的前哨科技园、以轨道交通技术为特色的**车辆研究所科技园、以生物工程为特色的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科技园、以金属材料为特色的机械研究所科技园等园区建设,引进生物工程研发中心等项目,规划建设前哨科技大厦等项目,争取国家、地方重大科技专项在园区实施,引导各类高新技术项目向园区集中,加快集聚创新资源。
三、推进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5、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机制。鼓励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及创新成果,解决企业竞争中的科技难题。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研发机构,提升企业引进技术水平,增强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6、着力实施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支持能源化工、机车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机械装备制造、临港物流等支柱产业领域中的骨干企业,加快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骨干产业、骨干企业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在循环经济方面,重点支持**发电厂的海水脱硫、废水利用、中水利用、新型建材,海晶化工的电石泥、炉渣回收利用以及**华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研制等技术攻关;在新材料领域,依托**海晶化工、双桃精细化工、**基珀密封等企业,突出抓好聚合物材料、聚氨酯、金属络合染料和弱酸性染料合成等新技术;在新能源领域,依托**发电厂、泰能集团、国电蓝德等企业,突出抓好太阳能产业化基地、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科技项目,加快推进太阳能、风能、海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产业化;在信息技术领域,依托**瑞普电气、**软控、**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