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新冠核酸检测风险评估.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冠核酸检测风险评估.docx

上传人:kunpengchaoyue 2022/9/6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冠核酸检测风险评估.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新冠核酸检测风险评估
一生物学特性
(一)种类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B属的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sl40nm。具有5个必需基因,分别针对核蛋白(N)、病毒包膜(1
新冠核酸检测风险评估
一生物学特性
(一)种类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B属的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sl40nm。具有5个必需基因,分别针对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4种结构蛋白及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RdRp)。
(二)传染源
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三)传播途径
主要的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四)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五)致病
潜伏期1T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极少数患者还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肢端缺血性坏死等表现。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少数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
(六)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降低发病率和重症率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可接种。
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健康素养,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惯和生活方式,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近期去过高风险地区或与确诊、疑似病例有接触史的,应主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二实验室相关活动风险评估与控制
(一)实验室感染性因子种类、来源和危害
感染因子的种类
可能的感染因子为新型冠状病毒本身。
感染因子的来源
(1)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标本。
(2)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环境污染监测的标本。
(3)实验室操作中可能产生的含病毒气溶胶。
感染性因子可能造成的危害
(1)被污染的实验器材、器皿等对实验环境造成污染。
2
(2)实验室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3)实验人员暴露后感染。
(4)实验室含病毒气溶胶对实验室环境造成污染。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实验方法
(1)风险点识别若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外的其他未经确认的实验方法,或在